南韓年輕人的抵制日貨持久戰
2019/10/29
以日本7月1日宣佈加強對南韓出口管理為契機,抵制日貨運動拉開序幕。報告關注的是社交網路上發佈的關鍵詞的變遷。當初多為「令人氣憤」、「愛國心」、「反日」等表達情緒的單詞。逐漸地,「有趣」、「更為理性」、「銷售額減少」等詞語增加。
![]() |
在日本駐首爾大使館後面舉行的反日集會。雖然規模有限,但在網際網路上,展開抵制運動的號召擴散(8月3日) |
「進出優衣庫店舖的顧客的即時監控」、「通過網站介紹替代産品」……。抵制運動的具體方法在社交網路上被共用,很快擴散。結果,南韓消費者對購買日本産品的愧疚感加強。優衣庫的店舖裏顧客人影稀疏,日本啤酒也從超市的貨架上消失,很多人取消了赴日本旅行。
報告分析稱,「實際感受到抵制運動效果的年輕人開始體驗到猶如遊戲的樂趣,已進入持久戰」。
在過去的抵制日貨運動中未被使用的措辭也開始出現,那就是「薪柴」這個詞。在社交網路上,「抵制運動」這個詞的出現頻度以7月下旬為頂峰,呈現下降趨勢。社會的關注也逐漸減弱,如果這樣下去,抵制運動也將降溫。再次使抵制運動的火勢加強的是薪柴這個詞。有人積極收集刺激南韓國民感情的日本名人發言和企業的失敗案例,在社交網路上擴散。優衣庫的廣告風波成為給抵制之火添加的絕佳薪柴。
網路輿論升溫
Mforce公司分析稱,2013年的抵制日貨運動未能擴大,是因為由自營業者和市民團體等組織主導。當時的抵制活動以街頭集會為中心,參與者的年齡層較高,年輕人的關注較低。此次與當時相比,社交網路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年輕人製造輿論影響的能力提高。
![]() |
位於首爾的日本拉麵店的海報。寫著「我們是100%南韓資本的店。贊同抵制運動,不出售日本産品」(一部分圖像進行了處理) |
在社交網路上,最近出現頻率正在增加的説法有「日常化」、「生活化」、「習慣」等。由此可知,他們並非將抵制日貨當做運動,而是作為生活習慣。Mforce公司預測稱,「抵制運動或許的確將逐漸減弱,但恢復起來需要很長時間」。
不知道這種預測是否準確。在消費的一線,樂觀的聲音也開始出現。一家位於首爾中心的居酒屋的老闆感到鬆口氣地説:「雖然8月很嚴峻,但如今擠滿南韓顧客」。也有很多南韓人表示,「不會介意別人的看法,希望早點去日本旅行」。對於抵制日貨的擔憂或許是杞人憂天。不過,最好要記住,如果不清除抵制運動的火種,就會有人孜孜不倦地撿拾薪柴。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首爾支局長 鈴木壯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