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産品排放量應該算在中國頭上嗎?
2021/11/03
日本在與澳大利亞推進的氫氣海上運輸業務中,也將利用煤炭製備氫氣時産生的溫室氣體計在澳大利亞頭上。不管日本國內消費了多少氫氣,排放量都按零計算。
從消費者的角度計算
從全球來看,只是將製造産品的場所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並不能實現脫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截至10月25日的統計結果顯示,根據已批准《巴黎協定》的192個國家和地區目前的削減目標計算,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將比2010年增長16%。《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將21世紀的氣溫升幅控制在1.5度以內,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減排45%。認為不能停留在至今思維方式延長線上的方式和做法的觀點很強。
專家中有人提出從消費者的角度計算各國排放量。設想進一步明確實際消費産品受益一方的責任,促進與新興市場國家等的合作。在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有討論。
英國史丹佛大學等的研究人員們公佈了將排放量不僅與産品生産國和地區掛鉤,還跟消費國和地區掛鉤的數據。根據2018年推算,中國的排放量整體減少1成。而日本反而增加1~2成。就連在應對氣候變化上非常「富有野心」的英國都增加4成。這將動搖其作為引領脫碳社會領導者的地位。
從消費者的角度計算排放量並非無稽之談。現在在日本國內,不僅將發電排放量記在電力公司頭上,還並列公佈計入用電的産業及家庭等部門的數字。不僅能源生産方有減排責任,使用方也有減排責任。
根據國家和地區的消費量來計算排放量現在僅限於專家間的討論和研究。尚未達到作為國際規則可以立即應用的階段。因為難以準確掌握跨國貨物流通和消費的複雜動向。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介紹,在以COP為首的國際貿易中也尚未採用。
即便如此,在通過貿易相連的世界上,各國和地區仍需要跨越不同立場進行合作。將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的關係對立起來,不僅無法消除隔閡,也無法推進脫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