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奧密克戎感染者中年輕人後遺症較重
2022/04/22
隨著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造成的感染人數猛增,恢復後留有後遺症的人可能增加。到醫療機構就診的後遺症患者存在乏力及氣喘等跟以往毒株一樣的症狀,但呈現出年輕人症狀較重的傾向。還出現了回歸職場後撐不住而不得不停職的情況,兼顧工作和治療似乎也成為課題。
據擁有新冠後遺症專科門診的東京診所Hirahata clinic介紹,今年1~3月前來就診的感染奧密克戎的258名患者當中,30~39歲的最多,佔29%。其次是20~29歲和40~49歲,均佔24%。
從嚴重程度來看,一週必須休息一半時間以上的重症病例也是30~39歲的最多,達到30%。
截至2021年底到該診所就診的患者當中,不論是按年齡來看,還是按嚴重程度來看,都是40~49歲的人數最多。關於奧密克戎的後遺症,該診所的平畑光一院長指出「年輕人受到嚴重症狀困擾的情況變多了」。
東京都澀谷區的一名服裝店店員(男性,27歲)3月中旬感染了新冠。大約1周後,症狀好轉,他3天后重新開始工作,不久就出現了強烈的乏力感。
就像腦子中有霧一樣,恍恍惚惚,到後遺症門診就診後才知道這是典型症狀「腦霧(brain fog)」。醫生建議他工作時要間歇地休息。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新冠後遺症的定義是「至少持續2個月以上,並且無法解釋為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狀」。新冠後遺症有乏力、氣喘、頭痛、脫髮等多種症狀。奧密克戎後遺症也和此前的症狀一樣,但據悉影響到工作的案例較多。
據平畑院長介紹,在就診的患者中,在有工作的情況下因感染奧密克戎而被迫停職的比例超過5成,高於此前的4成左右。
![]() |
給因新冠後遺症前來就診的患者看病的榊原醫生(4月6日,東京都文京區東京血管外科診所) |
今年2月開設新冠後遺症專科門診的東京血管外科診所的醫生榊原直樹建議稱,「有的人很著急地恢復了全職工作,結果造成症狀反覆。重返崗位時,剛開始應該縮短工作時間,節奏很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