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極端天氣截至2029年或造成3萬億美元損失
2023/07/17
襲擊全球的熱浪蔓延,乾旱及水災等異常天氣增多。全球平均氣溫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南美秘魯海域的海水溫度上升的「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導致今年夏季的氣溫進一步升高。據專家預測,截至2029年,厄爾尼諾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多將達到3萬億美元。
世界氣象組織(WMO)7月10日發佈數據稱,7月7日的全球平均氣溫達到17.24度,超過了2016年8月16日創下的舊有紀錄16.94度。該組織同時表示,2023年6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7月的第1周也被認為是最熱的1周。
從長期來看,全球平均氣溫呈現出上升趨勢。
2020年的平均氣溫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氣溫高出1.1度。在歐洲,2012~2021年期間,陸地平均氣溫上升了1.9度。歐洲的研究團隊分析認為,在2022年5月底之後的約3個月時間裏,有超過6.1萬人因熱浪相關原因而死亡。
45年裏暴雨增至3.8倍
在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增加等原因已經造成氣溫上升的情況下,今年時隔4年再次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導致溫度進一步升高。
「厄爾尼諾的出現可能會大大增加發生酷暑的可能性」,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Petteri Taalas)在7月4日的聲明中呼籲人們提高警惕。
據美國達特茅斯學院估算,到2029年,厄爾尼諾造成的經濟損失最高將達到3萬億美元。如果發生暴雨或乾旱天氣,農業和漁業等産業會受到損失,其影響將持續到數年之後。
![]() |
如果氣溫上升,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增加,暴雨天氣的風險可能會加大。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在1976年到2020年的45年裏,日本國內7月出現的「3小時內降雨量超過130毫米」的暴雨增加到了約3.8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