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難民不斷增加,2050年或超過2億人
2022/04/26
由於地球變暖帶來的氣候異常,氣候難民在各地越來越多。有估算顯示,氣候難民的規模是武力糾紛所造成的難民規模的3倍,到2050年將超過2億人。自然災害沒有國界,各國不得不在防災和難民對策上進行合作。
![]() |
「每年雨季都會發生洪水,但頻率和規模異常」。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HCR)專家3月乘坐直升機降落在南蘇丹北部舊凡加克(Old Fangak),目睹了氣候的異常。
這裡的飛機跑道從2019年就被水淹沒。房子、農田、家畜都被水沖走,人們因缺乏糧食而背井離鄉。以蘇丹北部為中心,2021年的洪水造成80多萬人受災,其中一半成為難民。內戰加上災害,人們面臨雙重挑戰。
與逃離糾紛和政治壓迫的普通難民不同,氣候難民是指因為災害而失去居住的土地、成為難民的人們。據瑞士日內瓦的IDMC(國內流離失所問題監測中心)介紹,2020年産生了3070萬名氣候難民,規模是因糾紛等所造成難民(980萬人)的3倍。
![]() |
最大的因素是自然災害增加。據世界氣象組織(WMO)介紹,洪水及乾旱等災害在1970年代10年內發生了711次,2010年代增至3千次。
季節等週期性因素加上地球變暖,近年來災害越來越嚴重。2021年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冰川崩塌,大規模的雪崩和洪水造成數十人死亡。在南非東部城市德班及周邊,4月11日起遭遇創紀錄的暴雨,洪水造成1萬3千多個家庭失去家園。
世界銀行在2021年的報告中警告稱,隨著氣候變化,大量産生移居者的地區在世界各地出現,到2050年最多將帶來2億1600萬難民。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將佔8600萬人,亞太地區將佔4900萬人,南亞將佔4千萬人。
為了阻止氣候難民增加,我們能採取什麼對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