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航海時代的300多年來,英國一直被冠以「世界門戶」的頭銜。但如今這一頭銜似乎將拱手相讓。
|
國際航線的旅客人數方面或將成為世界首位的阿聯酋杜拜國際機場 |
今年1~3月,從國際航線的旅客人數來看,英國倫敦希斯洛機場已經丟掉世界最大機場的頭銜。同一期間的旅客人數為1603萬人,落後於達到1836萬人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杜拜國際機場。
希斯洛機場的劣勢在於跑道不足。2條跑道已經滿負荷運轉,航班密度達到了每45秒鐘就有1班飛機起降的超高密度。目前正在推進已完成改建的第2候機樓的容納能力擴大等舉措,但離實現根本性改變仍然遙遠。機場運營公司開發總監John Holland-Kaye表示,「如果有第3條跑道,效率將進一步提高」,但由於附近居民的反對等原因,預計政府對擴建構想作出判斷將等到明年以後。
世界樞紐機場的競爭正日趨激烈。希斯洛機場的衰退並非僅僅是因為硬體上的「增長瓶頸」。在新興市場國家不斷增長的背景下,世界「空中門戶」的均衡已開始由以歐美為核心的「西方」向「東方」傾斜。
「我們顯然已經處於世界中心」。以阿布達比機場為基地的阿聯酋聯合航空公司(Etihad Airways)首席執行官(CEO)詹姆斯·霍根 (James Hogan)強調了其位於亞洲、歐洲和非洲連接點的波斯灣沿岸的優勢。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統計,2013年各地區旅客人數增長率方面位於首位的是中東,增長了11%。
包括阿布達比在內、同屬阿聯酋的杜拜以及卡達首都杜哈,集中於半徑200公里以內的三大國際機場正和以這些機場為基地的航空公司一起上演著一場激烈的樞紐機場爭奪戰。
投資大戰令人目不暇接。在杜哈,全年可運送5千萬名旅客的新機場自5月起全面投入運營。而被追趕的杜拜則正在建設第2個國際機場,最終計劃將旅客吞吐量擴大至每年1億6千萬,實現世界最大規模。而阿布達比也將於2017年啟用新候機樓。
而在東南亞,機場擴建也在推進。在吉隆坡國際機場,全年可運送4500萬旅客的「世界最大廉價航空公司(LCC)候機樓」(運營公司)5月份投入運營。這將威脅該地區最大的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而在菲律賓,大型基礎設施企業San Miguel已經提出在馬尼拉沿岸建設大型新國際機場的構想。
包括香港和南韓仁川等,樞紐機場的爭奪似乎正擴大至東北亞地區。而令相關人士關注的是,中國大陸斥資約1萬3500億日元、預定2017年啟用的首都第2機場。
過去,中國的國際機場的主要作用是作為國際與國內航線的轉運中心。而首都第2機場將力爭獲得連接亞洲全境、北美和歐洲的國際樞紐機場的地位。從曼谷至紐約的航線來看,途徑北京與途徑日本成田機場相比縮短了約1千公里。作為成田機場「搖錢樹」的太平洋航線有可能被連根奪走。
東京力爭通過擴充羽田機場國際航線來實現捲土重來,但又是否能不被亞洲的競爭對手甩開呢?在大競爭時代需要的是能否顯示自身影響力的戰略。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日經中文網)稻井創一、黃田和宏、久門武史、佐竹實、吉田涉
空中變局(上):廉航開搶國際航線
空中變局(中):中東「土豪」顛覆航空業常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