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路企業騰訊控股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主力的智慧手機通訊應用程式「微信」用戶截至2015年底接近7億人,佔中國總人口一半以上,同時2015財年(截至2015年12月)創出了利潤新高。當然,微信只是吸引用戶的「入口」。騰訊以遊戲為核心,通過計程車叫車和視頻等收費服務來提升收益。騰訊正主導構建超出應用程式範疇的智慧手機經濟圈,力爭實現進一步增長。
「沒有微信,我就無法生活」,在廣東省廣州市一家零售店擔任銷售員的小陳(22歲)這樣説。小陳的智慧手機中「微信」現有363名好友。通過微信可以和朋友愉快地聊天。
在中國,2011年開始提供服務的微信因其能迅速發送資訊的簡便性,抓住了中國年輕人的心。
騰訊1998年成立於改革開放領先地區的廣東省深圳市。首先打響該公司知名度的是面向個人電腦的社交網路服務「QQ」,這為之後智慧手機應用程式微信的研發打下了基礎。在個人電腦上聊天贏得了大家的喜愛,用戶持續激增,此後騰訊開始向QQ用戶提供遊戲服務,找到了成長的途徑。
著眼於智慧手機時代,騰訊開發出了微信。其商業模式是免費提供應用程式,通過基於微信的收費服務來獲得收益。其中最大的盈利業務是遊戲。內部相關人士表示,目標用戶是「平均月收入3000元的男性。平均年齡為20~25歲」。微信用戶的約一半是遊戲用戶,「每月平均消費200元」,因此騰訊盈利基礎穩固。
騰訊超越了美國微軟和索尼,是世界最大遊戲公司。僅遊戲業務就佔到全部銷售額的一半以上,全年收益換算成日元達1萬億日元。
其業務範圍也在不斷擴大。騰訊通過推出自己的結算平臺,在智慧手機的微信界面上提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各種服務。這並不是騰訊自給自足,騰訊在不斷向從事網路服務的中國企業出資。僅2015年一年,騰訊已向近80家公司進行投資。騰訊一把手、首席執行官(CEO)馬化騰顯示出了不拘泥於自給自足,積極投資的姿態。
在中國國內被視為騰訊競爭對手的是電商企業阿里巴巴。而馬化騰卻不介意,表示從沒把阿里巴巴當做競爭對手。
阿里巴巴在開發「支付寶」線上結算服務的同時,借助網購業務不斷增長。而騰訊則以微信等社交網路服務(SNS)為基礎吸引用戶。
社交網路服務的最大優勢在於和朋友聊天要頻繁接觸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隨著接觸次數的增多,收費服務的利用率也隨之加大。騰訊與以網購網站為「入口」的阿里巴巴的最大不同之處就在這裡。
馬化騰似乎無意開展海外業務。在全球,美國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等聊天應用的競爭十分激烈,但中國對網路行業的外資管制十分嚴格,全球的大型社交網路服務企業基本上無法涉足。馬化騰認為即使不開展海外業務,在幾乎壟斷國內通訊應用市場的情況下,為現有微信用戶提供新服務方是提高業務效率的良策。
在以微信為入口的同時,今後將把豐富的智慧手機服務推向整個中國,這便是騰訊打造的新世界——騰訊經濟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中村裕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