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企業 > 華為經濟圈受打擊將影響日美企業

華為經濟圈受打擊將影響日美企業

2018/12/17

PRINT

華為

    中國最大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面臨包圍網似乎正在縮小。繼美國之後,在澳大利亞和日本,排除華為産品的行動也在具體落實。該公司在通信基地台領域居全球份額首位,在智慧手機領域排在第2位。僅半導體,華為全年採購額就超過1.5萬億日元,從日本企業採購5千億日元規模的零部件。如果排除華為的趨勢擴大,將對成為供應鏈一部分的日本和美國企業也構成打擊。

 

    「華為主要供應商名單」,華為副董事長孟晩舟因伊朗制裁問題而在加拿大遭逮捕一事曝光是在12月5日,還沒過去24小時,在世界的證券行業,華為供應商名單就開始擴散。

 

   除了比亞迪(BYD)等中國企業之外,還有博通(Broadcom)、日本螢幕(JDI)和SK海力士等美日韓的企業赫然在列。「有必要搞清楚具有10萬億日元營業收入的華為的影響範圍」,美資證券分析師擔憂對全球供應鏈産生的餘波。

  

    華為採購美國半導體

   

    2017年華為的採購額僅半導體就達到140億美元。中國媒體報導稱,從高通採購18億美元,從英特爾採購7億美元,向美國企業等大量採購。

 

 

   美國政府4月針對中國第2大通信設備企業中興通訊(ZTE),以違反對伊朗制裁為由,禁止美國企業與其交易。當時,中興因無法採購面向智慧手機的半導體而被迫停産。華為為了避免同樣事態,正推進半導體的自産化,但仍存在脆弱性。

 

   華為正通過子公司海思半導體加強半導體的設計。不過,製造委託給台積電(TSMC)等,同時一半以上從博通等外部採購。如果受美國政府強硬姿態影響的採購網斷裂,有可能出現通信設備等的生産難以進行的事態。

 

   華為的營業收入超過中興的5倍。如果各國進一步擴大排除華為的行動,將反過來對美國和日本的企業造成打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4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9
投票總數: 2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