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面對美國制裁的自信與不安
2019/05/21
華為2018年面向海外的手機出貨量為1億部,幾乎佔到總産量的一半。在歐洲擁有約29%的市佔率,僅次於三星電子(約37%)。如果華為今後發佈的手機不能使用谷歌APP等,將對銷售亮起危險信號。
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的零部件供應商也受到很大衝擊。德國大型半導體企業英飛淩科技已於5月20日部分停止向華為供貨。該公司表示:「大多數的貨物在繼續提供,但有必要停止美國工廠的供貨」。該公司向華為提供用於電力控制的功率半導體。
![]() |
由於美國商務部的出口限制,除美國企業原則上不能與華為進行交易外,海外企業如果使用美國的裝置等,即便在美國以外生産的産品也仍有可能成為限制對象。
據美國彭博社5月20日報道,英特爾和高通等美國半導體企業向員工説明將停止向華為進行新的供貨。
在日本企業中,三菱電機向華為提供半導體零部件。三菱電機社長杉山武史表示:「是否對供應網産生影響,現在還不不知道」。
在混亂之際,華為CEO任正非5月18日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等的採訪,就美國採取的制裁措施表示華為已經準備好了。
在半導體領域,華為旗下的半導體設計企業海思半導體具有世界頂級的實力。華為手機所用半導體的自給率達到50%左右,而中國手機企業總體上只有一成多的水準。另外為防備制裁,華為被認為力爭零部件庫存可用一年,提前下訂單。明明知道如此做會提高成本負擔,也做出了防備。
但對於半導體等零部件和作業系統等軟體,能否按照以往的水準實現替代還很不好講。關於美國制裁對業績的影響,任正非5月18日表示2019年的銷售額增長率有可能低於20%。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尚志 廣州、中西豐紀 矽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