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11月19日在東京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專訪。就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因合夥人制度受阻一事,馬雲稱:合夥人制度是我們去任何地方都不能改變的。我們的CEO必須是合夥人。這一條就像美國總統必須是美國人一樣,是不能討論的……
記者:關於阿里巴巴上市,迄今有過在香港或者紐約上市的傳言,請問就現在的情況來説,哪的可能性更大?
 |
阿里巴巴創始人 馬雲 |
馬雲:我們目前為止,還沒有正式的決定。這也不是一個客套話,因為阿里巴巴今年本來有IPO的計劃,但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以後,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現在時間比以前多了,所以乾脆就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思考。畢竟對於阿里巴巴來講,我們不是一個兩三年的公司,我們還要做一百年,所以在哪上市對我們來説非常重要。我們希望去的地方,原則有一條,當地要歡迎我們,我們也要以當地為驕傲。我們最近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IPO也不是那麼地重要。對於阿里巴巴來説,IPO是一個結果,所以紐約也好,香港也好,説心裏話,我的心思現在也沒有怎麼在這個上面。前段時間,我花了很多心思在香港,因為我覺得香港對我們有很多誤解。我們和香港之間有很多溝通不夠,所以我有必要把我們與香港的溝通做好。
記者:選擇市場時候,重視什麼方面?還是合夥人制度嗎?
馬雲:我選擇證券市場的標準和條件是首先要認同阿里巴巴這個文化,第二必須對未來經濟有把握,應該知道未來經濟的趨勢,第三是滿足阿里巴巴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認同阿里巴巴的CEO。阿里巴巴的CEO必須是在阿里巴巴工作5年以上的合夥人。合夥人制度是我們去任何地方都不能改變的。我們的CEO必須是合夥人。這一條就像美國總統必須是美國人一樣,這是不能討論的。
其實香港證券市場接不接受我們,我覺得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香港要為自己的未來去思考去討論,這是我們想推進的。我們能不能在香港上市,對我們來説不是那麼重要,香港有沒有我們,對他們來説,也不重要。香港為自己的證券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未來進行創新型的思考,這個非常重要。
我看到很多評論。我從心裏熱愛香港,公司的同事和家人也知道,我所有的朋友也都知道。但是也存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今天香港未必這麼喜歡阿里巴巴。我的同事也覺得,我們今天應該在商言商,應該更多地考慮怎樣對阿里巴巴的未來更好。
記者:望通過上市募集多少資金?在證券市場募集的資金準備投資在哪些方面?
馬雲:關於上市要募集多少資金的問題,我不太清楚,因為我不是負責財務的。我們現在思考的並不是阿里巴巴需要從證券市場募集多少資金,而是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阿里巴巴的未來。肯定是一個大數目,但是具體多少錢,我本人不太關注。你最好去問財務方面的人。
記者:阿里巴巴購買了美國的手機生産企業和歐洲的遊戲設計企業。今後阿里巴巴和日本軟銀的合作會在哪些方面發展?
馬雲:關於軟銀的股份問題,這要去問軟銀集團,因為它是我們的股東。我相信誰都不願意把股份減下來,因為都看好未來。我相信不管是軟銀還是我們,都是希望公司好,其次才是從公司拿到利潤。從公司的健康的股權架構來説,軟銀下來一點會是好的事,但是從我和軟銀這麼多年的關係,包括我同孫正義的關係,我們爭爭吵吵14年,從關係來説是一個很難得的合作夥伴。我們和軟銀良好的股東關係是非常值錢的。
我覺得上市不會影響我們和軟銀集團的關係,因為軟銀集團從我們這裡掙了很多錢,我們也有了一個很長時間的穩定的投資者、合作夥伴。我覺得軟銀在無線網際網路和移動終端市場很多方面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學習和借鑒的。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領域,進入了日本市場,軟銀集團也去了美國,進入了美國市場。今後我們在日本和美國市場合作的機會會越來越多。
我認為今後在電子商務和移動終端市場,大家都不會放棄,在這兩個領域,阿里巴巴和軟銀會合作得比較多一點。今天我們兩家公司都在成長的過程中,至少在短期內沒有必要兩家公司合在一起,因為軟銀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做。也許5年左右吧,大家雙方可能有東西可以重疊起來。我認為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合作的可能性比較大。阿里巴巴的未來一個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另一個是全球化,在這兩個方面,我認為兩家合作起來的可能性比較大。最主要的合作的重心還是在亞洲,比如除中國以外的東南亞,現在雖然在東南亞沒有和軟銀有什麼合作項目。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方面比較適合亞洲中國以外的大多地區。
記者:阿里巴巴好像想在金融業方面擴大業務,在阿里巴巴的發展戰略中,金融業將會是怎樣一個地位?
馬雲:我們叫做「鐵三角」戰略,電子商務、金融和物流。我們其實不是在建設一個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而是在建設一個商務的戰略,整個中國的商業的基礎設施。電子商務抓的是需求,金融是建立中國的信用體系,物流是把整個中國的經濟效益提升。三個都是互相的鐵三角。
記者:阿里巴巴今年能上市嗎?
馬雲:今年是肯定解決不了了,明年一切隨緣。我們現金充足,我們有時間。現在團隊正在與幾個證券市場交流,最早也是明年上半年,但是既然已經錯過一關,就不著急第二步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