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15年的新車銷量將比14年增長7%,增至2513萬輛。但也有不少觀點認為「增長率有可能僅為5%左右」(日系車企)。中國的汽車市場主要受到了三大「逆風」的影響。
「夏季之後,顧客突然明顯減少」,去年12月下旬,在北京市內的一家汽車4S店內,銷售負責人苦惱地表示。據稱就連以前每次出新款時都會前來的老主顧也不再光臨了。該負責人表示「原因是房地産行情低迷的情況走向長期化」。
在中國,擁有住宅的個人通常會通過消費來證明其資産價值。相反,如果住宅行情持續下跌,汽車等耐久消費品的銷售情況便很容易迅速趨冷。住宅行情的冷卻成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其次是企業業績的惡化。2014年主要面向個人的乘用車銷量同比增加了9.9%,而主要面向企業的商用車的銷量則減少了6.5%。以鋼鐵、材料和礦業等行業為中心,企業業績出現下滑,越來越多的企業暫緩購買卡車和麵包車。不少觀點認為15年商用車將繼續陷入苦戰。
第三個因素是庫存的增加。在銷售情況持續不振的中國品牌車的4S店,甚至出現了庫存達到3個月銷售量的情況,遠遠超出適當的庫存量。有觀點指出「業界整體的庫存量達到100萬輛左右」(歐洲汽車巨頭)。
2014年中國的新車銷售為2349萬輛,是排名全球第3的日本(566萬輛)的約4.2倍。雖説中國汽車市場出現減速,但是一年仍將會新誕生相當於南韓一國銷量(約150萬輛)的需求,是全球車企競相展開攻勢、最為重視的市場。
優勝劣汰情況也十分突出。當前歐美韓3強表示堅挺。銷售份額位居首位的德國福斯和第2位的美國通用今後2年將在中國實施2萬~3萬億日元的投資。南韓現代汽車也計劃在重慶和河北新建2處工廠。
而日産汽車等日系車企則表現不振。日系車的市佔率為15.7%。同比下降了逾0.6個百分點。不少觀點指出「在出現反日問題以前,日系車企就在強化商品力和行銷力方面行動遲緩」。
(阿部哲也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