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於年內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在上海上市的原油期貨交易。中國希望利用可匹敵美國的世界最大規模原油進口國的地位,促使中國國內的需求動向易於反映到國際價格中。此外,如果上海原油期貨市場崛起,原油價格有可能更易於受到中國金融和經濟動向的影響。
在上海,外國投資者不但可通過當地商品期貨公司進行交易,在獲得當局的批准之後,外國企業還可以直接參加交易,還可以兌現為原油現貨。中國希望以此吸引歐美資源巨頭和日資企業等的交易。交易以人民幣計價,還有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
在原油期貨領域,美國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和歐洲北海布蘭特原油已成為國際指標。而在亞洲,除了東京商品交易所之外,杜拜等也有原油期貨,但交易量均有限。
中國為了防止投機資金的流入,原則上一直禁止外國人參與商品期貨交易。原油期貨將是對外開放的第1步,預計今後將推出銅期貨等。
中國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原油期貨市場的背景是中國作為原油進口國正在崛起,對於國際價格在歐美市場的主導下確定感到強烈不滿。中國的期貨市場要確立與歐美並駕齊驅的國際指標的地位,必須形成外國投資者易於進行交易的自由度高的制度。
中國也擔憂外國的投機資金通過商品期貨交易進出國內,進而導致經濟混亂。對於成為對外開放第1步的原油期貨的規則制定,預計將對外國投資者的交易設置一定限制。如果中國因過度擔憂投機資金而加強限制,外國投資者將對參與交易變得消極,國際指標的地位可能漸行漸遠。
在中國,投資對象有限,股票和房地産等各種資産一直都成為投機的對象。在中國的商品期貨市場,個人投資者比例較高,同時不反映實際需求的投機性交易也不在少數。根據對今後上市的中國原油期貨的投機熱的情況,有可能成為引發國際行情波動的因素。
作為中國的商品期貨監管當局,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目前正在討論將交易參加資格授予哪些外國企業。除了歐美的投資銀行和資源貿易商之外,部分日資企業似乎也成為了審查對象。
(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