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減速跡象進一步加強。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8月份主要經濟數據顯示,顯示設備和建設投資趨勢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降至15年來最低水準。以水泥和鋼鐵等産能過剩嚴重的行業為中心,企業的生産活動持續放緩。中國政府還發佈了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長期戰略。習近平為領導層將不依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而是將推進經濟結構的根本性改革。
固定資産投資1~8月比上年同期僅增長10.9%,增速相比1~7月(增長11.2%)有所放緩。降至2000年(全年增長9.7)以來的最低水準。固定資産投資曾在截至2013年的10年裏保持年均20~30%的增速,可見減速跡象日趨明顯。
而拖後腿的是房地産投資。在中國,此前綠地集團、萬科企業、中國保利集團和招商地産這四大企業集團一直領跑住宅樓和辦公樓的開發。但競相展開大規模建設的結果是4家公司的房地産庫存被指合計膨脹至1.8萬億元。
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1~8月增長3.5%,降至雷曼危機後的2009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大型企業的「過度開發」的反向作用正在擴大。
此外,企業活動也出現持續停滯。製造業投資1~8月增長8.9%,增長率比1~7月下降0.3個百分點。最大煤炭企業中國神華能源董事長張玉卓表示,由於中國企業的産能過剩,市場行情持續惡化。目前環境很嚴峻。
政府總理李克強強調:「近幾年儘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我們沒有超發貨幣,沒有搞大規模強刺激,主要依靠改革增強經濟活力」。顯示出今後與大規模的財政刺激相比,將把重心放在推進結構改革上。
中共中央、國務院今日印發以加速國有企業重組和上市為主要內容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就是其中的一環。《指導意見》被定位為習近平領導層的行動指針,對於各部委和國有企業具有強制力。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明確提出目標期限,表達了推進改革的堅定決心。
具體來説,將簡化國有企業合併和收購的相關審批手續,企業可通過換股和使用可轉債,構築良好的重組環境。關於上市制度,此前的國有企業上市多為剝離各集團優良資産的「部分上市」,招致了投資者和交易對象「不透明、難以投資」的批評。今後將力推「整體上市」。 作為左右中國經濟前景的重要因素,國有企業改革備受市場關注。因此,本次的《指導意見》顯示出中國政府的改革姿態,似乎還有提振股市的目的。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阿部哲也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