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9日於北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李克強提出要清退「僵屍企業」。李克強將「僵屍企業」明確定義為連續三個財年持續虧損的企業,並要求通過同行業間企業的合併重組及破産等多種手段淘汰「僵屍企業」。推進經營低效企業的清理,凸顯出了中國政府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改革的姿態。
2016年是中國新的5年計劃實施的開篇之年。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本屆政府將著眼提升經濟品質,探討將新的5年規劃實施期間的年均經濟增長目標從7%調整為6.5%~7%之間。顯示出欲將政策的重心從穩增長轉向調結構。而清退「僵屍企業」正是其中一環,只是此舉也潛伏著頗多風險。
中國的基礎設施及房地産投資的高潮已告一個段落,經濟增長明顯放緩。2015年7~9月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同比增長6.9%。
在中國經濟減速的大背景下,美國的信用評等公司標準普爾就中國企業稱:「2016年會更容易出現企業債違約」。並特別強調要對負債率較高的金屬、能源、房地産開發及建材等行業提起注意。
事實上中國企業的公司債信用評等降低的案例正在增加。據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統計截至2015年12月10日中國公司債被降低評等的企業同比增加52家,高達156家,創出新高。
消化「僵屍企業」的過剩負債和設備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課題,必須得到妥善的處理和解決。但是在此過程中一旦對金融風險的應對發生偏差,中國經濟就可能受到意料之外的重創。
日前中國山水水泥集團未能償還於11月12日到期的短期融資債務,導致公司清盤還債,也成為了中國大陸首起融資債務違約事件。
中國的投資者至今似乎已經習慣一種思維方式,認為在市場危及的時刻政府會緊急救市,習慣了政府的這種非契約保證。但是在實際面臨融資債務時,企業不一定能夠得到政府的救助,投資者感到困惑。
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首席投資總監胡一帆認為2016年世界經濟有三大風險,中國經濟的意料之外的下滑將是其中之一。他指出應儘早處理和管控中國企業的過剩債務問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支局 土居倫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