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4次會議3月5日在北京開幕,政府總理李克強表示2016年實際經濟增長率目標從2015年的7%左右下調至6.5~7%。此外,2016~2020年第的十三個五年規劃也於同一日發佈,提出了年平均6.5%以上的增長目標。在推進結構改革的同時,將每年向交通網建設投入2萬億元以上,通過基礎設施投資來支撐經濟。
 |
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3月5日,kyodo) |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長期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進一步顯現,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換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強調將在鋼鐵和煤炭等産業淘汰無法創造收益的「僵屍企業」,徹底推進結構改革。
另一方面,在世界越來越擔心中國經濟減速的背景下,也突出了以基於財政支出和民間資本的基礎設施投資來防止經濟失速的方針。2016年計劃完成鐵路投資8千億元以上、公路建設投資1.65萬億元。針對目前全國已達200多個的機場,將在2020年之前新建50個。
在高速鐵路方面,將新建連接北京和香港的路線,總里程在2020年延長至現在的1.5倍,達到3萬公里。據中國媒體報道,新五年規劃期間內的鐵路投資總額預計最多達到3.8萬億元(年平均7600億元)。雖然低於2010年達到8400億元的頂峰,但將保持高水準投資。
在中國,化解鋼鐵和水泥的過剩産能正在成為重大課題。中國政府提出徹底淘汰和重組虧損企業,但失業增加和工資減少對個人消費的負面影響也令人擔憂。希望通過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資來創造鋼鐵和水泥需求,同時維持就業。
不過,如果不斷推進不考慮收益性的基礎設施投資,有可能産生相關企業的財務惡化和新的過剩産能。
另一方面,李克強表示要把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産業升級「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顯示出將重點放在成長戰略上的姿態。由於人工費上升,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正在下降。從中似乎可以看出中國認為如不推進産業結構升級,經濟增長率目標難以達成的焦慮。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高航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