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4月13日發佈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3月中國出口額同比增長11.5%,增至1608億美元。自2015年6月以來,時隔9個月首次出現同比增長。面向美國和日本等主要貿易對象國的出口額增長。不過,春節長假這一特殊季節性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産生了影響,中國的出口能否真正走向復甦仍充滿不確定性。
 |
中國的出口額時隔9個月同比增長(3月,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港口,kyodo) |
3月的出口中,塑膠産品、服裝和鞋子等産品的出口額從2月份的減少轉為增加。從各地區來看,對歐盟(EU)的出口額同比增長17.9%,對美國同比增長9.0%,對日本同比增長9.3%,面向主要貿易對象國的出口均呈增加。自2015年2月以來,對日本的出口額也時隔13個月同比增長。從3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方面也可以看出,新增出口訂單指數上升至50.2,超過了50的榮枯線。
不過,這些數據不能單純的從數字上理解。因為中國每年的春節假期時間都不盡相同,1~3月的經濟統計數據也容易出現波動。
2015年春節是在2月下旬,港口工人等一直放假到3月上旬。2015年3月的出口額同比大幅減少15%。另一方面,2016年春節是在2月上旬,整個3月港口一直都在處於運轉狀態。用來比較的「基數」本來就低,自然也推高了今年3月的出口額增幅。
為了剔除春節的影響,將1~3月的出口額合計與上年數據進行比較,結果可以發現同比減少了9.6%。從海關總署發佈的剔除季節因素的3月出口額來看,比上年同月減少6.3%,依然低於上年水準。海關總署發言人黃頌平在13日的記者會上指出,當前中國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困難依然較大。
另一方面,進口額比上年同月減少7.6%,減至1309億美元。連續17個月低於上年水準。雖然原油、鐵礦石及銅的進口量出現增加,但因價格大幅下滑,進口額繼續低於上年水準。從不同地區來看,來自歐盟的進口略增,但美國與日本均低於上年水準。3月出口額減去進口額的貿易收支為順差298億美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