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宏觀經濟 > 4萬億元和4萬億美元的副作用

4萬億元和4萬億美元的副作用

2016/01/26

PRINT

 從2016年年初起,世界金融資本市場就遭遇劇烈動蕩。以美國加息為起點,,中國經濟減速和油價走低形成共振的動蕩的結構根深蒂固。

  “人民幣沒了”,1月12日上午在香港一家銀行的交易大廳,響起了驚呼聲。針對賣空人民幣,中國政府實施了大規模買入人民幣的干預措施。隨後,金融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瞬間蒸發,人民幣的香港銀行間同業隔夜拆借利率迅速上升至創歷史新高的66.8%。當局暫時憑力量壓制了源自香港的人民幣貶值。

  但是,資金逃離人民幣的洪流並未停止。更加嚴重的是實際需求的走勢。

 

  “贖回2017年到期的3.5億美元11.5%優先票據”,福建省房地産企業中駿置業控股6日宣佈提前償還公司債。人民幣貶值加速將加重美元債務的負擔。此外,東方航空也表示提前償還。據稱春秋航空等也已開始討論美元債務。

  在償還美元公司債之際,為了籌集付給投資者的美元,需要出售手中的人民幣。此外,為儘早確保所需的進口貨款而拋售人民幣的情況也在增加。“與投機不同,實際需求難以限制”,法國巴黎銀行旗下證券部門的河野龍太郎這樣認為。

       使問題變得複雜的是2008年推出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對策。此舉防止了美國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在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等因素導致潛在增長率下降的背景下投入的大規模財政資金帶來了過剩産能和債務。中國2015年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為6.9%,降至25年來的最低水準,資金正在逃離中國。

         另一方面,投資資金正涌向太平洋對面的美國。美國加息後,美元的投資吸引力升高,雷曼危機後因貨幣寬鬆政策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萬億美元資金已開始重返美國。

        “全球債務從2007年開始7年內增加了57萬億美元”,美國麥肯錫這樣分析。美國的大量寬鬆資金壓低全球利率,促使各國政府和企業債務膨脹。這也是中國經濟擁有過剩債務的原因之一等,這也是一種“造孽”的存在。

        “政策當局者必須做好更加悲觀的準備”,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這樣提醒。美國加息已多次引發貨幣危機,比如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199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

        而當前與這些歷史的不同之處在於,不習慣與市場對話的國家資本主義的中國也産生了一定影響。相當於美國約三分之二的經濟規模、強制的匯率干預以及如股市熔斷機制“朝令夕改”的市場應對措施使混亂局面進一步加深。此前那樣的政策協調也很難進展。

         雷曼危機後,世界經濟被打了一針“4萬億元和4萬億美元”的歷史最大規模強心劑。但無論是政府還是市場都對之後的殘局不知所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石川潤、日經QUICK新聞 森安圭一郎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2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13
投票總數: 7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