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國共産黨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圍繞2016下半年的經濟政策運營,會議提出了「鼓勵民間投資,改善企業微觀環境,創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的方針。計劃通過減稅和放寬限制來提振從年初以來持續減速的民間投資,通過推進結構改革支撐下行壓力巨大的經濟。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對過剩資金引發局部泡沫的警惕。
政治局會議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每月一次。7月的會議總結了上半年的經濟形勢,是黨領導層決定下半年經濟運營方針的重要會議。
中國第一、二季度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均為6.7%。在中國政府制定的「6.5~7%」的年增長目標範圍之內。
會議列舉了企業收益改善和新增就業等成果,稱「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但同時也指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存在一些必須高度重視的風險隱患」。
中國政府當前關注的課題之一是民間投資。上半年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8%,較2015年的10.1%相比大幅減速。面臨産能過剩問題的製造業投資尤為低迷,遼寧省等東北地區的民間投資持續大幅減少。
會議指出,「要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保證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發揮財政資金效應,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領域」。希望在減輕企業賦稅負擔的同時,通過財政資金效應引導民間投資。
會議強調了「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貫方針,但中國政府推測煤炭和鋼鐵行業僅2016年就可能造成80萬人失業。
此次會議顯示出中國政府相比出台經濟刺激政策更重視促進民間投資的姿態。
加強對局部地區頻發泡沫的警惕也是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會議指出,「要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合理增長,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優化信貸結構,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企業和個人的貸款額在1~6月達到2年來的最高水準。下半年經濟刺激政策的核心很可能不是貨幣政策,而是轉為以減稅為主的財政政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