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急著提擴大對外開放
2017/08/28
中國正在制定面向外資企業的市場開放計劃。開放對象為新能源車、銀行、證券和保險等12個領域。預定9月底之前公佈包括開放時間與開放方式等在內的具體內容。目前外資企業的對華投資低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令改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資。此外,美國開始調查中國侵害智慧財産權等問題,中方此舉也可能是意識到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
![]() |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8月2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原則上都要在9月底之前出台相關政策」。國務院8月印發了《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簡稱國發39號文件),核心內容就是計劃面向外資開放市場。
王受文指出:「對這些開放的領域,要制定時間表、路線圖。這12個領域怎麼開放,先在自貿試驗區開放還是在部分領域開放,相關部門都會按照這個文件的要求,提出具體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使這些政策能夠真正落地,使外資更加便利的進入到中國市場」。
12個開放領域中的焦點是汽車行業。目前中國規定外資企業必須與中國企業合資才能進入中國市場,且出資比例最高不能超過50%。中國政府4月宣佈將分階段放寬出資限制。王受文也表示:「我們要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減少對外資的限制。比如説在製造業中,專門講到要放寬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外資準入。今天對新能源汽車,要求外資的股比不能超過50%,專用車也是一樣,不能超過50%,而39號文件中講了,下一步將放寬准入,減少限制」。一方面,市場規模較大的乘用車和卡車並不在放寬範圍之內。
金融領域的關注度也比較高。尤其是證券和保險,外資的出資比例上限為49~50%,很多意見要求提高上限。這一領域在7月的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也是討論焦點,但當時並未放寬限制。
中國依然苦於資金外流,被認為希望通過吸引外資金融企業增加海外投資者的債券投資等。
中國之所以加大吸引外資是因為對華投資正在減少。2016年的投資額同比減少7%,減至1260億美元,時隔4年減少。2017年1~6月也同比減少5%。其中,2017年來自美英德等擁有高技術的歐美國家的投資減少30~40%。
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未能取得有效成果,美國8月開始依據《美國貿易法》301條款就侵害智慧財産權的問題對中國進行調查。中國可能為避免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激化而提出此次開放計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