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降低個稅?
2018/09/28
中國將自10月起減輕個人所得稅,減稅規模達到全年3200億元。此舉意在提高工薪族等中間階層的消費。針對企業,將提高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在著眼於中美貿易戰的經濟刺激對策中,相較於可能導致地方債務問題惡化的基礎設施投資,中國將重心放在減稅上。
此次減稅的核心是,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從目前的3500元提高至5000元。以年收入約12萬元的北京平均水準的工薪族為例,每年個稅負擔將減輕3000元左右。
![]() |
中國的個人消費一直支撐著經濟穩定增長,但進入2018年後,消費減速傾向日漸鮮明。5月零售業銷售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僅為8.5%,處於15年來的最低水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9月的夏季達沃斯會議上發表演講稱,「中國仍然要在大結構當中繼續推動最終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動力,所以要促進居民多渠道增收、持續增強消費能力。中國即將實施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在這個基礎上,還將首次推出個人在教育、醫療、普通住房、養老等方面的扣除,一定要在不長的時間內讓居民有切身的感受,感受到他們的負擔降低了,收入增加了」,闡釋了降低個稅的目的。
消費減速的原因之一是中間階層收入增長乏力。據家庭收支調查顯示,將中國全部家庭按可支配收入分為5檔,2017年最高階層的收入增長9%,增速最高,而中間階層僅為7%。因此,中國決定通過減稅增加低中等收入階層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費。
從城市的工薪家庭來看,住房貸款、子女教育費用和醫療費等擠壓家庭收支,缺少用於消費的資金。因此,此次中國引進子女教育、大病醫療和住房貸款利息等從徵稅所得中扣除的機制。
對於企業,擴大從徵稅所得中扣除2018年初~2020年底之間研發費用的制度。意在推動企業的技術革新。
此次的稅制改革需要修改法律,全面實施要等到2019年1月。不過,惠及很多人的個稅起徵點提高將自10月起先行實施。這是因為美國7~9月對總計2500億美元的中國産品徵收了額外關稅,預計10月以後會出現出口減少等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