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降低個稅?
2018/09/28
李克強強調稱,「中國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中國對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的公共投資大幅擴大顯示出慎重姿態。這是因為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會進一步加重。
![]() |
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會議上講話(19日,天津) |
在難以指望出口和投資的情況下,除了通過降低個稅等來刺激個人消費之外,目前沒有其他有力的經濟刺激舉措。中國政府9月26日宣佈,11月實施今年第2次大規模關稅下調。中國決定2018年累計將消費者和企業的關稅負擔減少600億元。
不過,中國由於稅收結構不夠合理,個人所得稅佔稅收整體的比率僅為8%左右。已開發國家達到2~3成,中國處於極低的水準。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減稅存在導致所得稅佔稅收的比率進一步下降的副作用。
社保負擔加重
在降低個稅的同時,中國將加強徵收企業和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此舉是著眼於老齡化加劇導致的社會保障支出擴大,希望減少徵收漏洞、減輕未來的財政負擔。不過,有估算認為,企業和個人的負擔將最多增加2萬億元,出現了認為可能拉低經濟的擔憂。
2019年1月起,中國將改為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稅金和社會保險費的體制。中國認為,由於能利用稅務資訊掌握準確的收入,中小企業等的徵收漏洞將減少。
中國的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等,由於老齡化,以養老保險和醫療為中心,財政補貼虧空的規模增加。2016年財政補貼額達到1.1萬億元,在5年時間裏激增至2倍,加強徵收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中國部分地方政府已開始由稅務部門徵收社會保險費。中國媒體報導稱,在2017年統一徵收體制的河南省,儘管降低了保險費率,但保險費收入仍增加14%。除了工資增長之外,加強徵收將收入增長推高6個百分點。
不過,中小企業等擔憂保險費負擔激增。據國泰君安證券的估算,2017年實際保險費收入比本來應徵收到的金額少了約2萬億元。從國際上來看,中國社會保險費企業負擔重的現象也很突出。中國國務院表示「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正積極打消不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