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車補貼2019年或再降30%
2018/12/26
預計中國政府2019年要將面向純電動汽車(EV)等新能源車的銷售補貼在總額上較上年削減約3成。目的為了推動企業開展包括降低成本在內的開發競爭,但這也有可能削弱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在中國經濟趨於減速的背景下,或將成為新的下行因素。
![]() |
中國廠商的純電動車(資料) |
在中國政府和企業之間負責協調汽車産業政策的業界團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相關人士12月25日對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表示,「如果參照不斷減少銷售補貼並最終取消的政策精神,明年的補貼或將比今年減少約3成」。
中國《證券時報》也報道了銷售補貼減少3成的預測,知名經濟類雜誌等也進行了轉載。中國大型汽車廠商高管擔憂地表示「如果熱門車型的補貼大幅減少,銷售有可能放緩」。
中國政府的銷售補貼最終流向企業,消費者的支付金額相應減少。其機制是補貼因1次充電的續航距離不同而不同。補貼還因車型而有所差異。即使總額減少,如果從個別來看,也可能有補貼增加的車型。有分析認為,中國政府在培育汽車産業方面,希望在一度程度上控制不同車型的銷量。
![]() |
從2018年對每輛純電動汽車的補貼來看,暢銷的續航距離150公里的小型車比上年減少6成,降至1萬5千元,但達到400公里的中大車型反而增加1成,達到5萬元。
如果中國政府的補貼減少,地方政府提供的其他補貼也會減少,消費者的負擔將大幅加重。2018年,中國的新車銷量約為2800萬輛,其中,以純電動汽車為中心的新能源汽車預計比上年增長5成,達到120萬輛。中國最高領導層在高科技産業培育政策「中國製造2025」中將新能源車定位為重點領域。計劃到2025年使新車銷量的2成變為新能源汽車。
中國政府對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的銷售補貼制度於2010年推出。當初作為納入補貼對象的條件,配備的電池被限定為中國企業造的情況很多,但這受到外國企業的批評。目前,由於高品質電池缺乏等原因,事實上已看不到按電池企業進行補貼限制的情況。
中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最終取消對純電動車等新能源車的補貼,已自2017年起分階段減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