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調查預測:中國三季度經濟增長5%
2021/10/08
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日經QUICK新聞發佈的中國經濟學家調查顯示,中國2021年7~9月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預測平均值為5%。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舉措和房地産大型企業恒大集團的經營問題與電力短缺疊加,與4~6月的7.9%相比明顯放緩。
關於7~9月對上一年同比增長率,在給出有效回答的22名經濟學家中,14人認為在5%左右,而6人認為在4%左右。預計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環比平均增長0.2%,相比4~6月的增長1.3%大幅放緩。高盛集團預測稱降至零,而巴克萊銀行和摩根士丹利預測出現負增長。不少看法認為如果按照已開發國家將環比換算為年率的增長率,有可能暫時降為零或負值。
預測環比下降0.1%的京東集團的沈建光認為,由於新冠等短期衝擊影響,8月經濟衰退加速。不明朗的疫情、電力限制和房地産監管等下行壓力正在加強,10~12月的增長率也將低於5%。
![]() |
中國在新冠疫情的應對上力爭實現「清零」,受感染力強的德爾塔型等出現的影響,7月下旬採取了限制居民出行和停工等嚴格對策。瑞穗銀行的細川美穗子分析認為,「在經濟刺激舉措帶來的復甦告一段落之際,遭遇新冠感染和水災,以服務消費為中心出現逆風」。
此外,電力短缺也成為下行因素。法興銀行姚煒認為,鋼鐵和鋁工廠減産和停止供電對工業活動造成影響。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的朱顏奇也認為,過急的去碳化進一步推高了此前上漲的能源等售價,給製造業和零售業帶來逆風。
三井住友DS資産管理公司的佐野鐵司認為,即使遭遇經濟下行,讓地方政府徹底了解去碳化政策也更為重要,因此選擇了此次的嚴厲措施。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的漲幅10~12月有可能超過10%。
中國2021年全年的增長率預測平均為8.3%,比上次的6月調查下降0.3個百分點。從8.7%下調至8.2%的DWS的Sean Taylor認為:「由於疫情防控政策、出口需求增長放緩和各項監管的強化,經濟增長勢頭減弱」。高盛在8月和9月分2次下調中國增長率預期,下調至7.8%。
2021年原本明顯受到因新冠疫情而僅增長2.3%的2020年的報復性增長影響。干擾因素消失的2022年的增長率預測為5.4%,2023年為5.3%,預計均低於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6%)。裕利安宜(Euler Hermes)的黃黎洋認為邁向正常化的道路將比預想的更加不穩定,下行風險明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