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日經QUICK新聞(NQN)日前針對中國當地經濟學家實施的調查顯示,中國2013年經濟增長率預期平均值為7.6%,較上一年下降0.2個百分點,而2014年將與2013年持平,仍為7.6%。很多觀點認為,中國領導層提出的經濟結構改革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因素,但政府仍將借助公共投資來支撐經濟增長。
從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實際增長率預期平均值來看,2013年10~12月為7.7%,而2013年全年則為7.6%。雖然分別低於7~9月以及2012年(均為7.8%)的實際增長率,但大多數觀點認為之後中國將持續保持穩定增長。
關於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減速的原因,交銀國際的經濟學家李苗獻認為「因為從歷史上看,改革會降低短期增長」。不過摩根大通銀行的朱海斌則認為「投資驅動模式短期很難改變」,同時蘇格蘭皇家銀行的Louis Kuijs分析稱,由於日美歐經濟出現復甦等原因,「中國自2013年中期起出口逐漸恢復」也將構成支撐,因此,大多數預期都集中在7.5%左右。
截至2014年底的人民幣匯率預期平均值為1美元兌6.0005元,認為將進入「5元時代」的觀點也不在少數。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BBVA)Stephen Schwarzman分析稱,人民幣匯率上升所帶來的進口價格下降有助於國內消費的擴大,認為人民幣升值是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趨勢之一。
此外,由於中國城市房地産價格持續上升等因素,資産通貨膨脹風險依然根深蒂固,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預期與2013年的2.8%相比僅僅小幅上升。從調查的平均值來看,2014、2015年均為3.2%。正如招商證券的謝亞軒所指出的,「通膨壓力不大,貨幣政策不需要進行更大的調整」等,幾乎沒有經濟學家預測今後12個月以內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將改變。
對金融改革充滿期待
此次調查中,關於中國領導層在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經濟政策實現的可能性,很多觀點認為金融以及價格方面的改革有望得到推進。另一方面,對於國有企業改革以及地方財政健全化持懷疑態度的觀點非常突出。
關於在三中全會後發表的「決定」中提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在新領導層領導下實現的可能性,做出回答的全部15位經濟學家均認為「可能性極大」或「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
關於實現可能性大的政策,回答放寬計劃生育政策的最多,此外,利率自由化、推進能源和糧食等價格改革以及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等旨在實現經濟自由化的一系列政策均位列前茅。日本瑞穗證券的沈建光認為「金融部門將成為中國改革的最前線」,預測中國將會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和利率的自由化。
另一方面,認為實現的可能性低的則是國有企業和地方財政改革。此外,很多觀點認為加強法治和戶籍改革的實現也面臨困難。
(川瀨憲司 香港報道)
 |
(注) 先後順序按所在機構的首個英文字母 |
調查方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日經QUICK新聞(NQN)以居住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的研究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家為對象,於2013年12月上旬至中旬以書面形式實施了調查。本調查2011年4~6月開始實施,每個季度就中國經濟增長率及其相關問題進行調查。此次調查獲得21人的回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