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於1月7日在僅僅啟動4日後,被迫暫停實施「熔斷」機制,從中可以看出當局的混亂。為實現行情穩定而引進的這項制度令個人投資者産生了想賣出時或許無法賣出的不安,結果引發了恐慌性拋售。
中國宣佈暫停實施熔斷機制後,7日的紐約股市縮小了跌幅。8日的上海股市將如何反應受到關注。
中國證監會表示熔斷機制「負面影響大於正面效應」,決定自8日起暫停實施熔斷機制。
當局吸取2015年夏季股市暴跌時的教訓,為了保持行情的穩定,引進了熔斷機制。但中國股市繼1月4日之後,7日再次暴跌約7%。當局認為熔斷機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同時認為「起了助跌的作用」,承認給行情穩定帶來了相反效果。
證監會7日還發佈了新規定,對於持有上市企業5%以上股票的大股東拋售所持股票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將可在3個月內拋售的股票限定在已發行股票數的1%以內。
2015年夏季暴跌時引進的大股東禁售股票措施將在8日解除,這在供求方面構成了重壓。由於新規則的制定,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股票市場的供求惡化。
當然,作為上海股價下跌的最大原因,人民幣貶值依然沒有停止的跡象。人民幣截至7日下午11點30分貶值至1美元兌6.5929元。中國股市很有可能繼續保持不穩定的價格波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