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底部的「避險行情」或許已開始出現變化的跡象。2月15日亞洲股市幾乎全面走高。雖然12日歐美股市反彈的效果巨大,但作為改變資金流向的契機,不可忽視的是人民幣對美元迅速升值。起推動作用的是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的周小川。
對於春節大型長假過去之後的15日的中國股市,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在提心吊膽地保持關注,在這種背景下,率先發生變化的是人民幣,而非股市。人民幣對美元從早晨起就迎來買盤,一度升值至1美元兌約6.48元,創出了今年以來新高。相比前一交易日(5日,約6.57元)的升值幅度超過1%,美國媒體報導稱這創出中國實施人民幣匯改的2005年以來的最大幅度。
「由於人民幣升值,中國資本外流的風險出現下降」,東洋證券上海代表處代表黃永錫這樣認為。如果尋找今年市場動盪的根源,會找到作為中國經濟風險象徵的人民幣貶值。人民幣一口氣挽回年初以來的降幅具有巨大意義。包括投機資金在內的投資者被迫減少因「拋售中國」而維持的風險資産的空頭持倉,15日,不僅是日經平均指數大漲7%,香港恒生指數和新加坡ST指數也分別上漲約3%。甚至是被視為必然暴跌的中國股市,也穩定在接近與前一日持平的水準。
推動人民幣買盤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發出的2個「誘導」。其一是早上9點15分多發佈的人民幣交易「中間價」。定在1美元兌6.5118元,比5日提高近200個基點,提高為人民幣升值方向。上海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只能在中間價上下2%的範圍買賣人民幣。在櫃檯市場交易中,買入人民幣、賣出美元的委託出現膨脹是理所當然的。
另一個誘導是媒體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採訪。周小川在13日之前接受《財新週刊》的採訪,表示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稱「中國不會讓投機力量主導市場情緒」,對做空人民幣的對沖基金等進行了強烈牽制。很多觀點認為長假過後提高中間價,符合周小川發言的原則。
作為貨幣當局的負責人,周小川過去數個月一直對人民幣匯率的劇烈波動和背後的政策意圖保持沉默。這樣的人物終於打破沉默、以及發言的時機都受到關注。同時,15日發佈的1月中國貿易數據顯示,進出口均比上一年同月減少2位數。結果相當於特意在這樣的日子誘導人民幣升值。
瑞典大型銀行北歐聯合銀行(Nordea Bank)表示「儘管出口前景惡化,但正在追求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或升值」。這意味著周小川明顯認為,與促進出口相比,更應抑制資本外流和金融市場的混亂。此前,市場上有觀點認為當局為保護出口而有意圖地允許人民幣貶值,但此次的發言打擊了這一觀點。
對於中國央行來説,幸運的是春節期間美國進一步升息的預期大幅降溫。結果,在基金尋求對人民幣發動做空攻勢的離岸市場,反而出現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而在長假過後的本土市場,央行即使誘導人民幣升值,也不會産生明顯的違和感。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底的中國外匯儲備減少幅度小于市場預期,這産生了讓伺機做空人民幣的投機資金感到意外的效果。
15日的亞洲股票市場價格波動劇烈,但交易並不活躍,因此有觀點認為,股價的反彈只不過是回購主導的,這一説法具有一定的説服力。但是,對於一直受到「不知中國在想什麼」困擾的國際金融市場參與者來説,如果政策的不確定性或多或少地降低,或許就意味著風險的下降。
日經QUICK新聞 森安圭一郎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