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分從江蘇省一家企業(7月底已經停止營業)購買了高收益率「理財産品」的投資者在連雲港市舉行集會。這些投資者決定向市政府尋求救助,但涉事公司被認為已在事實上破産,因此收回資金將非常困難。資金規模約為6000萬元,金額雖不大,但如果經濟增長放緩和政府加強監管導致同樣事件不斷發生,不滿情緒將升溫。
 |
事實上已經破産的理財産品銷售信投公司(連雲港市) |
另外,中國雖然有《破産法》,但機制並不完善。如果發生經營理財産品的企業接連破産等情況的話,當局可能被迫採取新的應對舉措。
本次停止營業的是連雲港市莫哈特理財資訊咨詢公司。購買了其理財産品的10多名投資者代表7日情緒激動地説:「市政府應該負有監督責任」。為得到政府的救助,他們紛紛在寫明事件原委的請願書上簽字,並決定在8日向當地市政府提交。
包括家屬在內總共投資100多萬元的一位女士説:「最初只投了10萬元,由於順利拿到了還款,就相信了這家公司」。該公司的經營者徐維海是安徽省一家經營者團體的負責人,他曾對投資者表示,「投資資金將用於面向安徽省優秀企業的融資,還款不存在問題」。
該公司曾組織投資20萬元以上的大戶投資者前往國內外旅行等,通過此類手段騙取信任。據了解,在連雲港市內,就至少從400多人手裏籌得了資金。除了連雲港市內的5家門市外,其還在山東省日照市開設了門市,實施資金籌集。該公司給出的條件是每年15~18%的預期收益率,遠遠高於銀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的3.3%。
但該公司突然在7月27日晚間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通知投資者自本日起停止營業,暫停向投資者返還資金。次日,約100名投資者聚集到公司門市前,但門市已經關閉。最終,投資者被當地警方勸離。當地警方也發佈公告稱,該公司經營者已經自首,目前已被刑事拘留。
莫哈特理財資訊咨詢公司是中國為數眾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之一。其業務是以高收益率從個人那裏直接籌集資金,然後投資於房地産開發等有望獲得高收益的項目。作為向難以從國有銀行獲得貸款的中小民營企業提供資金的「影子銀行」之一,在中國正迅速增加。
非銀行金融機構與經營存款業務的銀行不同,不受中國人民銀行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監管,因此很多公司在遵守法律規定和資訊公開方面存在問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