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匯市場,人民幣下跌的態勢正日趨明顯。在對美元匯率方面,4月23日一度跌至1美元兌6.25元左右,創自2012年12月以來的1年零4個月的最低點。有分析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正在為提高出口競爭力而誘導人民幣貶值,此外貨幣寬鬆預期也正在帶來新的拋售人民幣的壓力。
4月23日匯豐銀行(HSBC)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發佈之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進一步下跌。PMI連續4個月低於50這一榮枯線,中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日趨加強。有分析猜測中國人民銀行將推出貨幣寬鬆政策,這正在推動拋售人民幣、買入美元的行動。人民銀行22日宣佈,自25日起下調一部分農村地區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
有觀點猜測,為了提高出口競爭力,中國人民銀行正在誘導人民幣貶值,這也加劇了拋售人民幣的舉動。人民銀行在早間發佈的人民幣中間值在24日為1美元兌6.15元左右,與1美元兌6.11元左右的2個月前相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正逐漸走低。有很多觀點認為「不希望人民幣升值的當局意圖得到了反映」(三井住友銀行的吳田真二)。
中國人民銀行3月17日將此前限定為中間值上下1%以內的人民幣對美元可浮動區間擴大至2%。由於目前的匯率行情呈現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態勢,浮動區間的擴大進一步加劇了人民幣的下跌空間。市場有聲音表示,「任何人都無法阻止人民幣貶值」(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西浜徹)。
1美元兌6.25元左右是2012年12月創出的最低點,市場參與者一直將其視為心理上的支撐點。正如日本大型銀行的經紀人所説的「如果人民幣貶值突破這一點位,今後支撐將消失」,市場上已經有意見指出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