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氣污染有所改善
2018/01/17
中國首都北京的大氣污染有所改善。據民間環境保護團體數據,2017年北京市細微顆粒物「PM2.5」的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較2016年減少22%。周邊的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莊市的改善幅度也超過了10%。除了污染防控措施奏效外,氣象條件也較為有利。不過,整個中國的改善勢頭仍有一層陰影。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對中國全國161個城市環保部門每隔1小時發佈的PM2.5濃度進行匯總並求得了平均值。
北京PM2.5濃度2014年為86微克/立方米,隨後逐年減少。2017年減少幅度超過2016年(10%)。從北京乘高鐵30分鐘即可到達的天津市比上一年減少13%,為61微克,因污染嚴重甚至聞名海內外的石家莊同比減少12%,為80微克。雖然和日本的環境標準(年平均15微克)還相差甚遠,但確實正在逐步改善。2018年1月,北京也連日出現蔚藍天空。
![]() |
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嚴格的污染防控措施。相關部門將北京和天津2個直轄市和中國北部26個城市指定為重點地區。達不到廢氣排放標準的工廠被勒令關閉或停工。有些餐飲店也關門停業。強制要求將取暖熱源從煤炭改成天然氣,還出現了河北省因天然氣不足,無法使用暖氣,導致部分市民挨凍的事情。
另一個是氣象條件。關係到北京大氣污染的最大原因是風。北風會使PM2.5擴散,降低濃度,而南風容易導致污染加劇。北京市環保局也表示,2017年空氣乾燥,北風多,有利於污染擴散。
2017年10月召開黨代會時,冬季取暖工作還未開始,雖然關閉了工廠和部分餐飲店,但北京PM2.5濃度仍然較高。因為北風還沒有刮來。在北京的一位外交人士表示,「目前只靠污染防控措施還無法讓天空變藍」。
但在北京以外其他地區,污染改善卻是陰影重重。161個城市中, 年PM2.5濃度同比下降的為109個,比上一年減少了16個;「持平」的多出10個為14個;「惡化」的則多出8個為38個。因歷史遺産而聞名的陜西省西安市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産煤地區山西省臨汾市等污染情況出現惡化。要想進一步改善,就需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
除了中國,印度的大氣污染也十分嚴重。PM2.5濃度大幅超過中國,且近幾年持續惡化。
中國領導層將「防止污染」作為2020年之前的三大重要課題之一。2018年仍將執行嚴格的環保規定,包括日資企業在內的工廠的生産活動等將受到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