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日本人小聲説 > 漢字、創造力和諾貝爾獎

漢字、創造力和諾貝爾獎

2012/11/05

PRINT

       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不久前,美國報紙刊登的一篇文章稱,中國人因為使用漢字而無法培養創造力。文章認為,由於從小就花費大量時間用於學習漢字,中國人很難獲得抽象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如果根據這種觀點進行推理,那麼將會得出使用漢字的日本人也缺乏創造力的結論。不過,也可以作另一種解釋,那就是由於日本人使用的漢字少於中國,相比中國人,日本人學習漢字所花費的時間也更少。而最終得出的奇怪結論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人就獲得了培養創造力的時間,於是就比中國人更有創造力。

  的確,掌握漢字非常困難。在筆者上小學的時候,由於不擅長漢字,在考試時經常不及格。筆者曾經最討厭把不會寫的漢字在筆電上抄寫10遍的作業。日本除了漢字之外還使用平假名和片假名。而平假名和片假名兩者加在一起也不過大約100個文字,如果全部學會,就能夠書寫任何文章。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的兒童的確非常痛苦。因為如果記不住漢字就無法寫文章。“母親到鄰居家串門,現在我看家”。日本的6歲兒童可以利用平假名寫出這樣的句子。但是,中國的兒童如果不會寫“母親”、“鄰居”或“串門”等等漢字,就不能寫出完整的句子。如果同樣以6歲兒童進行比較,顯然日本的兒童更能寫出內容複雜的句子。


 

    在筆者小的時候,日本小學生必須掌握的漢字為6百個左右。另一方面,筆者聽説中國小學生必須掌握大約2千個漢字,這讓筆者感到大吃一驚。日本人在高中畢業之前能夠掌握2千個左右的漢字,但筆者聽説在相同的階段,中國學生要掌握至少4千個漢字,這更加讓人驚詫。中國政府普及簡體字的初衷也是為了減輕學習負擔,讓更多人能夠獲得讀書能力。

    那麼,掌握英語與學習漢字相比是否更加輕鬆呢?筆者在進入中學後,開始由於記不住英語單詞而頭疼不已。英語拼寫看似有規則,但實則並非如此。如果按照發音拼寫字母,根本不能成為正確的拼寫。筆者的考試再一次屢屢遭遇不及格,這回的作業變成了時常被迫把不會的英語單詞每個抄寫10遍。小刀在英語中為“knife”,但首字母“k”卻不發音。雖然恐怕在過去是發音的,但如今在任何人口中都不發音。但卻必須將“k”放在單詞的最前面。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因此英語非常難記。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擔任美國副總統的丹•奎爾(Mr. Dan Quayle)在參觀小學時,想要教小學生“馬鈴薯”(potato)這個單詞的寫法,結果卻寫成了“potatoe”,出了洋相。不過筆者覺得,不會有哪個美國人或者英國人能夠完全記住像英語這樣拼寫不規則的單詞。

     筆者在進入大學後選擇法語作為了第二外語。法語規則非常完善,拼寫基本也與發音如出一轍。但從背誦中被解放出來的喜悅轉瞬即逝,因為很快就遇到了新問題。那就是法語的所有名詞都必須區分陽性和陰性,如果不記住這種區別,就無法書寫文章。與此同時,還有英語無法望其項背的複雜的時態和動詞變化在等著你。動詞變化非常複雜,甚至連成年法國人也會經常弄錯。而語法也比英語複雜得多。法國小學生要經常手裏拿著動詞變化表反覆專心致志地背誦。當然,筆者在大學裏的法語考試又遭遇了不及格。

     實際上,日語也並非看起來那麼簡單。在中文裏,漢字讀音基本上是一個,而在日語中,則最少有2個讀音。甚至有3個、4個、5個乃至更多讀音。筆者能知道漢字的中文發音,卻不知道日語的第2個讀音的情況也有不少。

     在日本教育體制下被強制學習了很多語言之後,筆者注意到,“不管哪種語言,需要背誦的任務量都基本相差無幾”。根據每種語言的特性,只是花費時間的部分有所不同而已。以將多種語言雜糅到一起的英語為例,雖然拼寫毫無規則,學習起來要花費大量時間,但語法卻比較簡單,是外國人很容易使用的語言。這也是英語在全球商務場合被大量應用的原因之一。而法語的時態和語法都非常嚴密,掌握起來非常費力。但是,這種語言能夠清晰地表現事物和抽象思維。而法語適於用來描述法律、哲學以及數學等就是這個原因。而漢語雖然寫起來非常麻煩,但閱讀時卻是最為方便的語言。只要看到漢字,就能基本理解文章的含義。但英語和法語掃一眼根本無法了解文章中寫了哪些內容。

     不管是哪種語言,其核心部分都必須進行背誦。也就是説,並非只有中國兒童正在承受背誦問題的困擾。不得不説,認為由於要學習漢字使得做其他事情的時間會減少,於是就無法培養獨創性思維的觀點是一種似是而非的理論。

  即使中國人缺乏獨創性,也是因為教育和社會評價體系存在問題。封建時代的中國創造了科舉制定,當時的青年為金榜題名需要掌握龐大數量的知識。而在如今,中國所稱的聰明人也是指擁有大量知識的人。而在歐美,發現或者發明某種新事物的人才被稱為聰明人,並受到高度評價。在獨創性受到高度評價的社會,人們當然就會在獨創性上一較高下。

  日本雖然沒有中國那麼嚴重,但仍然是偏重考試的學歷社會。與獨創性相比,知識的數量更受重視,這與中國相同。因此,日本一直因無法培養具有高度獨創性的人才而飽受批評。但是,幾乎每年都會有日本人在諾貝爾獎涉及的科學領域獲獎,其原因何在呢?實際上,其中大部分獲獎者創造成績都是在美國的大學。甚至有些學者取得的成績在日本得不到重視,反而是在美國的大學獲得了其研究具有獨創性的評價。一旦離開日本這個社會,日本的科學家就可以與歐美人進行競爭,並開始培養獨創性。可以説,這種情況是社會整體評價體系使然。

  這也適用於中國人。眾多優秀中國科學家在美國的大學培養了獨創性,他們的論文也受到了高度評價。甚至日本一流科學家都屢次表示,“20年後,中國諾貝爾獎獲獎者或許將不斷誕生”。不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其才能都是在美國開花結果,這讓人感覺氣憤,但重視獨創性的美國社會也值得讚賞。不管是日本還是中國,要想培養獨創性,就有必要儘快改變人才和業績評價體系。

 不論怎麼説,在不遠的將來,日本人和中國人競相獲得諾貝爾獎的時代將到來。到那時,美國媒體肯定又會大肆宣揚另一種奇談怪論:“由於有了漢字,日本人和中國人才獲得了獨創性”。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亞洲部副部長。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56
具有一般參考性
 
12
不具有參考價值
 
12
投票總數: 28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