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中國與日本此次關係惡化快一週年了。雖然經濟關係正在恢復,但政治關係卻依然處於冰凍狀態。擔心中日關係惡化的人經常這樣説:
「雖然媒體一味報道網上散佈的極端反日和反華觀點,但大多數中日兩國人民並不那麼相互憎恨」
「我實際去了中國,並未感受到反日情緒」
「日本普通民眾目前對中國人仍很友好。令人憎恨的只是日本的右翼政治家」
中日兩國大部分人都不希望中日關係進一步惡化,這是不爭的事實。而那些聲稱「通過戰爭做個了斷」表示出敵愾之心的人在兩國都是極少數派,這也毫無疑問。但中日關係卻沒有好轉,對此有觀點認為這是由於兩國媒體總是尋找極端觀點進行報道,導致了關係惡化的膠著狀態。
這次來觀察一下這種媒體罪惡論。為避免誤解首先做個聲明,筆者在這個專欄曾多次重申,「中日對立對雙方都不利」。同時,像中日兩國這樣,相鄰兩國的人民相互憎恨,是世界任何地方都存在的一種現象,也是自然的感情流露,但即便如此,避免嚴重對立才是成熟的大國關係。此外,我之前的文章對於為賺錢而進行愛國報道也不能茍同。
我雖然堅持這些立場,但很難認可那種認為「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罪惡的是雙方媒體」的結論。一部分媒體宣揚反日或者反華意見當然是為了在商業中實現盈利。但是,如果反日和反華的民眾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就不會出現這些報道。正是因為有了歡迎反日和反華報道的一定規模的受眾層,才有了反日和反華報道。雖然或許這些人只是少數派,但一定程度的反日和反華勢力的確存在,首先不能忘記這個事實。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社會上,電視和報紙等傳統大眾媒體的影響力正在下滑。尤其是在日本,年輕人脫離電視的現象非常明顯,熱心閱讀報紙的年輕人可能會更少。因此不能高估大眾媒體的力量。年輕人越來越不會輕易受到電視和報紙報道的影響。年輕人一般利用網路上的微網誌交換資訊。相對於媒體的報道,網路上的過激言論或許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更大。
筆者之所以反對「大多數人是友好的」這種想法,還有其他理由。而正因為是少數的過激意見才應該引起關注。舉個例子來説,2001年美國911日恐怖襲擊,包括日本人和中國人在內的很多無辜的人在襲擊中遇難。那麼,中東人怎麼看待這起事件呢?相信大多數人會感到痛心和悲傷,對遇難者表示哀悼吧。
如果詢問中東的普通百姓怎麼看待恐怖主義,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表示反對。對牽連到普通百姓的恐怖主義表示肯定的人只是少數派。支援自殺式恐怖襲擊等過激思想的人應該少之又少吧。
那麼,為什麼全球媒體紛紛報道中東的極端反美情緒和中東恐怖分子的過激言論呢?這是因為這一小部分人對社會存在重大威脅。即便是少數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如何防止恐怖主義、應對恐怖襲擊?恐怖分子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産生過激的反美思想?媒體必須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
中東各國的人口爆炸、隨之而來的年輕人的就業難、美國與埃及軍方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王室的特殊關係、巴勒斯坦難民的悲慘生活等等。種種原因交錯,使中東有了孕育極端反美思想的土壤。如果不能詳細地報道其中的背景,作為記者來説就是不稱職的。如果僅僅因為只有一小部分人而不報道恐怖分子和他們的過激思想,那麼便無法找到解決恐怖襲擊這種重大問題的解決口。不能因為「大部分中東人是友好的」就對極少數恐怖分子放任不管。
再回到中日關係上來。雖然和中東恐怖分子一樣,反日、反華的人只是少數,但是為什麼中國和日本的網際網路上會出現各種過激的反日和反華言論呢?必須要深究其中的背景才行。而這正是媒體應該做的事。經濟狀態是否扭曲?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如何?年輕人獲取資訊的方法是否有問題?政治家的心聲是什麼?哪些人從反日和反華中獲利了?
對一小部分人的過激言論置之不理,只會讓人停止思考。必須認真收集反日、反華的聲音,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過激言論。這是記者的工作,也是媒體的責任。不認真分析過激言論産生的背景,努力解決問題,是不會有益於中日關係改善的。即使短時間內關係變好了,也很容易再次惡化。
「大多數人是友好的」,希望大家在説這句話之前先三思一下。
作者村山宏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