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LV專賣店裏的中國人
2012/03/15
圖為巴黎路易威登專賣店內 |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巴黎路易威登專賣店裏排隊購物的還是日本人。筆者就曾經被一位法國人問到「為什麼日本人會喜歡LV」,當時頗感尷尬。與十餘年前相比,如今這裡只能偶爾瞥見日本人的身影。
巴黎的百貨店裏可以看到用漢語書寫的「請到地下一層辦理免稅手續」指示牌。免稅受理櫃檯前,擠滿了坐觀光大巴趕來的中國團體遊客。曾幾何時,這裡是日本觀光客的天下。
如浪潮般洶湧而至的日本購買大軍已經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中國旅遊團。這絕不僅限在巴黎,「主角轉換」應該在全世界的商業區上演。
這一幕幕的光景不由得讓人感慨「中國人的購買力實在是太驚人了,我們日本人只能望其項背」。但我認為事實上中國人的消費能力絕非想像的那麼強。比如,中國的民間消費佔GDP的比例為30%多,與佔到60%的日本以及佔到70%的美國相比,這一比例要低得多。另一方面,中國居民儲蓄總額佔到了居民可支配總收入的50%左右,大大超出了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不到20%的比例。從中可以看出,比起購物,中國人更熱衷於儲蓄。
那為什麼中國人出國旅遊時會樂此不疲地購物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名牌商品在海外的價格要遠遠低於其在中國國內的價格。
中國一家網站上登出了一張名牌商品內外價格對照表。據此,同一款COACH(蔻馳)手袋,在美國的售價約合人民幣666元,而在中國國內要賣到1500元。另外索尼電視機在美國的價格是5334元,在中國則為9400元。這些商品的製造地均為中國。這篇網上文章對「中國製造」産品在海外售價比國內還要低廉的怪現象作了剖析。
高物價是中國網路上熱議的一個話題。對於高物價的原因,專家和老百姓都異口同聲地將其歸為流通成本過高。在中國的流通領域,有些行業的流通環節完全被國有企業所壟斷,市場競爭在這裡根本就不起作用。
從生産廠家到最末端的零售店,商品在流通過程中要經由眾多的中間環節,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再加上地方政府還要在運輸、流通等環節徵收各種手續費用,這部分也要計入成本,最終導致零售價格高得離譜。
圖為巴黎路易威登專賣店前排隊的外國人 |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