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編輯委員 瀧田洋一:日本去年的貿易收支時隔31年再次出現赤字。日本各家電廠商的年報也陸續報出預虧。2月8日將公佈的去年12月份與去年全年的國際收支會怎樣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同時圍繞日本的資金流也在發生顯著變化。
東日本大地震是導致去年日本貿易赤字的一個特殊要因。例如核電站恢復運轉時間推遲,火電發電比重上升帶來燃料進口增加等。更深層的原因是日元升值與新興經濟體的追趕導致日本産業出現空洞化。日本經濟産業省擔心「如果産業空洞化持續下去,日本很可能在2015年左右轉為赤字結構」。
即便出現貿易赤字,經常收支可以依靠在海外投資收益(所得收支)的支撐下依舊保持順差。但越來越多的觀點開始認為,如果日本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經常收支也早晚會陷入赤字。
與經常收支順差縮小同樣,國際收支上也有引人注目的傾向。那就是海外併購(兼併與收購)等來自日本的直接投資在不斷增加。日本對外直接投資收支正以每月1萬億日元的速度外流。從2011年度全年的情況來看,預計將會超過10萬億日元。
眼下由於直接投資收支而出現的資金流出正遠遠超過由於經常順差而産生的流入。照此發展下去的話,從國家整體角度來看資金過剩的狀況將走到盡頭,陷入國債難以消化的風險日益濃厚。國際收支惡化可以説和日本財政破産的危險性緊密相連。
但即便如此,日本10年期國債的利率依舊低於1%。難道債券市場參與者對資金流感覺遲鈍嗎?恐怕不是這樣的。真正的原因是外國投資者正填補日本人的空缺大量購入日本債券。
截止到2011年9月底,外國投資者持有日本國債的比率已高達8.2%。中長期國債的6.3%、短期國債則有16.6%都為外國投資者所持。 純發行額(指從發行數額中扣除償還數額)中外國投資者所佔比例更高。2011年1~9月的國債純發行額為38.6萬億日元,其中外國投資者的純購入額為20.1萬億日元,所佔比例高達52%。
在日本國內投資者的國債消化能力下降的情況下,外國投資者成為日本國債最大買主。隨著日本經常順差的縮小,這一趨勢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強。
外國投資者投資日本債券的背景是歐元危機使得資金紛紛逃向日元資産。日元升值雖説導致日本出口産業陷入困境,但來自外國的投資也阻止了日本國債出現暴跌。與日本相關的資金流扭曲現象全都集中體現在這裡。
隨著美國就業統計數字出現好轉,對美國追加金融寬鬆政策的期待稍有降低。如果日元升值壓力能暫告一個段落固然是件好事,但外國投資者還能一如既往地繼續購買日本國債嗎?沒有保證。這正是讓人擔心的地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