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70年,日本這樣改變

70年,日本這樣改變

2015/08/20

PRINT

      日本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的一片廢墟上,實現了被稱為「東洋奇蹟」的復活。經濟也在政治穩定的支援下迅速增長,在20多年裏躍居世界第2大經濟體。之後持續面臨其他國家所不曾經歷的快速的老齡化、石油危機和經濟泡沫崩潰等考驗。走過了戰後70年的歷程。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結合圖文為您展現日本戰後70年、經濟、社會等主要變化。

      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通貨緊縮

      日本戰後70年的經濟增長主要分為3個階段,1950年代後半期到70年代前半期的高速成長,70年代前半期到90年代前半期的穩定成長,以及90年代之後股票等泡沫崩潰的「失去的20年」,日本陷入被稱為通貨緊縮的低速增長。

      1950年發生朝鮮戰爭時,通過駐日美軍的物資和武器訂單産生了特需。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起點是1956年。當時已超過了戰前的經濟規模,日本政府的經濟白皮書中也記錄到「已經不是戰後」。冰箱、洗衣機和黑白電視這「三件神器」銷量驚人,豐富的勞動力對生産和流通構成支撐。

      在經濟迅猛增長的背後,扭曲也出現擴大。大氣和水污染日益嚴重,由於增發國債,日本政府的債務出現膨脹。

      1990年代之後日本經常陷入負增長。經濟刺激的資金和債務不斷增長,遠遠超過稅收收入,加劇了財政的惡化。

 


      支撐全民保險的年輕人急劇減少

  為了建立一個所有國民都能獲得醫療服務和養老金(日本稱:年金)、並能安度晚年的社會,日本在高度增長期的1961年建立了被稱為「全民醫療保險與全民年金」的社會保障制度。當時,日本社會中年輕一代佔大部分,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僅為6%。由於接受給付的人很少,政府不斷採取從現在來看有可能被稱為「亂撒錢」的政策,例如提高養老金金額和實行老年人醫療費免費等。

 然而,目前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已達到總人口的26%,加之日本引入「看護保險」等原因,社會保障的給付額持續膨脹。從全年給付額來看,醫療為約40萬億日元,而養老金達到約50萬億日元。

 日本的人口自2008年達到頂峰後開始減少,特別是繳納保險費的年輕一代迅速減少。為維繫「全民醫療保險與全民年金」,需要對制度進行大改革,包括提高老年人醫療的個人負擔比例,或每年減少養老金金額。實際上,由於日本國民強烈反對,政治也持消極態度,因此改革進展緩慢。

 


     日經平均指數反映日本經濟

      日經平均指數以戰後強勁的經濟增長為支柱,渡過了2次石油危機,到1980年代一直呈上升趨勢。並在1989年底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達到3萬8915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38
具有一般參考性
 
10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04
投票總數: 46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