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國企業從量向質轉變路漫漫

中國企業從量向質轉變路漫漫

2015/09/17

PRINT

      浙江省紹興的紹興遠東石化7月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産保護。該企業就是生産聚酯纖維原料高純度對苯二酸(PTA)。

      目前該企業大型設備全面停産,只有保安和管理部門等部分員工上班。該公司在2008年雷曼危機前收購了同行業巨頭,當年的年産量位居中國首位,在全球排名也能進入同行業前5。

      該公司的前身是製絲企業。以纖維産業為出口支柱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PTA生産和消費國。相繼有企業進入該領域,供給出現過剩,PTA期貨價格較2011年的最高值相比下跌了6成以上。

       關於申請破産保護的原因,該公司的大股東華聯控股解釋稱PTA行業狀況嚴峻,救濟十分困難。

       在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全球性大企業並不罕見。從美國IBM手中收購了個人電腦業務的聯想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廠商。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6月合併成立的「中國中車」是全球最大的鐵路車輛集團。

       中國政府正在推進企業的規模擴大。兩大國有海運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和中國海運集團已開始討論合併。

       並不是全球性大企業的收益就高。諸如申請破産保護的紹興遠東石化等企業,在品質方面未能實現差異化,進而陷入了價格競爭。

       聯想受業績惡化影響,將裁減3200名員工,佔員工總數的5%。在PTA行業,目前中國的浙江逸盛石化超過英國BP成為全球最大的PTA企業。但一名中國化學行業相關人士説,即便是該公司「受供給過剩影響,也不知道5年後會怎麼樣」。

        中國股市近期持續下跌,對全球的金融市場造成衝擊。股價劇烈波動的背景是股票行情主要依賴政府支撐,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援。

       中國領導層也認識到一直以來依賴量的經濟的問題,提出「新常態」,多次強調要從量向質轉變。

        但在缺乏自由的社會,能否出現技術創新,誕生投資者所期待的高品質企業呢?通過追求量的增長而實現高速成長的中國經濟正迎來關鍵時期。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支局 土居倫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6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10
投票總數: 4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