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矽谷支局 岡田信行:蘋果和唯冠圍繞iPad商標權的爭奪越演越烈。財大氣粗的蘋果要想用金錢解決問題易如反掌,但蘋果卻採取強硬態度。蘋果一時考慮到一旦敗訴,不僅要停止銷售,且由於産品出口受禁不得不調整整體生産戰略。此外,該事件還可能進一步將中美兩國政府捲入其中,蘋果在現階段不能輕易做出妥協。
蘋果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曾強調「對蘋果來説,中國是一個重要市場」。然而對負責採購和生産管理的庫克來説,最為重要的或許還是作為生産基地的中國。原因並不是中國人力成本低廉,而是因為代工企業強大的機動性。蘋果的在新品上市之前,反覆修改設計到最後一刻,然後一下投入數以百萬的大批量生産。機動性極強的中國代工工廠一旦出口受禁,蘋果將不得不重新調整整體的生産戰略。
沒有自屬工廠的蘋果握有高達976億美元的現金儲備,蘋果可以協助代工方將生産轉到他國。實際上蘋果也決定在進口關稅高昂的巴西進行本土生産。蘋果一面盤算緊急對策,一面對中國擺出強硬姿態。此外,還有一個令蘋果態度強硬的因素是11月美國總統大選對華輿論的影響。
在2月底舉行的蘋果股東大會上,筆者被一位股東追問「是不是中國人」。當知道不是時,該股東強調説,「在商標權問題上,我們不能理解中方的主張。蘋果應該採取強硬態度」。美國社會在期待擴大中國商機的同時,內心卻對中國有一種很強的排斥。
資金雄厚的蘋果要想用金錢來解決這場官司很容易,然而蘋果高達4成的銷售額都在美國。面對唯冠的訴求,如果蘋果表現出屈服態度,對違約問題十分敏感的美國民眾會感到難以理解。那時,估計一直沒有表態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也不會繼續保持沉默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