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袁靜: 一般遊客去那些國外的地方小城,都會抱怨晚上沒有娛樂節目。年輕人K不來日語歌,中年人無處血拼,老年人沒地兒麻將。那何不融入當地人的節奏?和導遊在酒店byebye後,讓我們放下白天的大包小包,融入小城的夜色裏,和日本百姓一樣喝小酒去!
 |
鹿兒島中央站前的「屋臺村」 |
由於現在日元匯率低,於是國人經常會去高級鐵板燒嘗一下正宗的和牛,去高級料亭體驗一把和服女子的溫婉跪式服務。人在旅途,求的就是這份非日常的感覺,無可厚非。但有時候,試著走入一下日本百姓的日常,和他們一起喝喝唱唱,喝多了之後一起笑笑哭哭,也許菜式上沒有驚艷,但全球老百姓心連心的感覺絕對會讓你更難忘。
記得3年前,鹿兒島中央站前的「屋臺村」剛開放的時候就邀請我們去採訪。日語中的「屋臺」就是我們的「大排檔」的感覺,一般每個攤位五六個座位,夜燈初上時,攤主就推著小車出來了,一直到淩晨兩三點的樣子。鹿兒島的這個既然有個「村」字,就表示了是有組織的,是當地政府邀請鹿兒島有特色有人氣的店主來鹿兒島中央站前這塊風水寶地開「屋臺」,因為有屋頂有四壁,與其説是「屋臺」不如説是一家家迷你居酒屋。
當地人一般都是公司或者朋友正式聚會後再到那裏「二次會」甚至是「三次會」,所以在那個窄窄的通道裏晃悠的人們很多都是帶著一些醉意,不象白天的日本人那麼一臉嚴肅,男人們的襯衫一般也是解了領帶,解了第一粒扣子……
 |
「屋臺」酒過三巡後載歌載舞 |
既然來了鹿兒島,肯定要嘗一下當地引以為傲的「黑豚」(黑豬)。和日本有些地方的屋臺不同,這裡的「當家的」年齡普遍偏小。這家「黑豚」店的店主也是位顏值頗高的鹿兒島小哥,看我們帶著挺貴的攝影器材,剛坐下就送了我們一串串燒,笑著説「多幫忙宣傳啊」。其實我從小是不吃肥肉的,就算上海當地的生煎,我也是硬把裏邊的白色小肉挑出來那種。但這裡的豬肉,雖然每片都有近一半是花白的,但卻沒有肥膩的肉腥味,尤其是涮鍋後,盡然連我也能香香地吃上一盤。旁邊坐著的是一位自助遊的法國小哥,看我們幾個吃的香,也主動湊過來要酒喝,剛喝幾杯時,我們知道了他是法國哪個城市的,他知道我們是做媒體的,再幾杯下肚,估計大家有限的英語都用到頭了,於是就到了你笑你的,我喝我的,雖然雞同鴨講,卻還頗有天涯共此時的歡樂境界。
暈暈乎乎和鹿兒島小哥、法國小哥byebye後,我們又進了一家人聲鼎沸載歌載舞的店,先喝一杯冰水定定神,才知道這家是奄美料理專賣店。熟悉中孝介的讀者應該聽説過島歌王子就是這個鹿兒島的離島--奄美出身的。看來「王子」是有基因的,店主夫婦也是你唱我和頗為歡樂,看周圍的客人也是已經High到可愛,不論是穿西裝的當地白領大叔,還是東京來的卡娃依依姐妹,或是和著音樂在座位上搖動,或是索性在僅有的空間裏兜著圈子跳起來……
 |
袁靜 |
雖然當地接待熱情地邀請我們去第三家,但大家都知道那種暈乎乎的感覺也許正好詩興大發,再去一家弄不好就是獸性大發。一切美好的體驗在日後能成為亮閃閃的回憶,都是因為當時能夠在興頭上打住,留待往後去念想,去暗下決心要有朝一日重續前緣。也許這正是旅行的意義吧,各種歡樂各種放肆都在點到為止中結束,我們帶著最美麗的遺憾回到無比平凡的日常,然後在日常中期待下一次的出征。
迎著鹿兒島街頭的涼風,大家相約下次在這裡的重聚。
袁 靜 簡歷
大學日語專業。之後赴日留學,在東京出版社工作。回國後,創辦了《道中人》,《南國風》,《行樂》。Visit Japan北海道大使,薩摩大使 (*鹿兒島舊稱薩摩)
《行樂》微信: 訂閱號 行樂,
網站:http://www.jishixingle.cn/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