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第10回 有了泰文名字

我的履歷書——謝國民(10)有了泰文名字

2016/07/14

PRINT

       回到泰國時,我被迫改了名字。

       謝國民這個名字是父親起的,用潮州話的發音來念。我帶著印有中文名字的護照離開香港回到泰國。中國共産黨上台後,反共的泰國政府與中國關係惡化,限制接受中國移民。在泰國出生的華人也被迫把護照上的中文名字改成了泰文名字。

      塔寧是我的泰文名字,是泰國政府移民局的一位官員給我起的。名字的意思我不懂,但聽上去覺得還不錯,我接受了。從那以後我一直使用這個名字。這個名字並不是我特意去找的而是在移民局裏偶然得到的。

從左側起是我、大哥、二哥和三哥
       謝拉華隆是我們家的泰文姓氏,最初是我三哥謝中民開始使用的。他同我一樣,也是從中國回泰國時被迫改了姓名。後來我也跟著使用這個姓氏。

       我在汕頭、廣東和香港學習期間,曼谷的事業越做越大。父親創辦的「正大莊」種子店在三叔謝少飛的打理下,已經變成了大店,不僅銷售菜種,還銷售肥料和農藥。

       大哥謝正民和二哥謝大民在四川完成學業後也回到曼谷幫忙家業。大哥1953年創辦了飼料事業,有意拓展以農業為主的業務,將公司取名為 Charoen Phokphand Group,簡稱卜蜂集團。

        大嫂的養父是泰國的一位將軍,Charoen Phokphand 這個名字就是他起的。Charoen在泰語中的意思是繁榮,Phokphand有大眾商品或農産品的意思。最早創辦的「正大莊」種子店仍然使用「正大」這個名稱。卜蜂集團日後又在中國創辦正大集團,將「正大」廣泛使用到中國的業務當中。

        50年代後期我從香港回來,卜蜂集團已經擴大成中型企業,我開始幫哥哥打理飼料業務。公司銷售的飼料主要用來喂雞、喂豬,有玉米、豆粉、碎米和魚粉等。那時我們有家小加工廠,但不管調配飼料。

        父親告誡我「要從最底層做起」。剛滿18歲的我和學徒工們一起,幹起了開門打烊、擦桌子的雜活,還負責起收錢付款。雖然我在學校沒有學過經營,但在實踐中掌握了工作要領。

        每天清晨,都會有一輛老舊的卡車準點來到店門口。卡車早早從店裏出發,採購用來做飼料的原料運往工廠。我對這個飼料業務的採購和運送充滿了好奇。我特意起大早,跟著卡車來了一場小小的「旅行」。一路上我觀察了原料採購和運送的部分流程以及工廠生産的過程。卡車卸完貨返回店舖時剛好早上8點。我打開店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40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14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