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原敬一郎:在日本,建築工地通常會用柵欄圍起來,並豎起「施工中」、「危險、嚴禁入內」等警示牌。而在印度北部小鎮達蘭薩拉的工地上,身穿鮮艷莎麗服的婦女們頭上頂著大盆正在搬運沙土,很多孩子就在旁邊玩耍。這讓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
 |
身穿鮮艷莎麗服的女人們在建築工地搬運沙土 |
工地上怎麼會有小孩呢?我問了一個懷中抱著小孩的姑娘,卻發現她不懂英語。當我正試著用手機翻譯軟體搜尋用來搭話的印地語時,她們的媽媽走了過來。我問:「可以拍照嗎?」她們笑著同意了。後來,我得知這個姑娘名叫索尼婭,今年8歲,被抱在懷中的是她3歲的妹妹。
 |
索尼婭在父母工作的工地看護小妹妹 |
接著她們的父親走了過來。他在建材板上鋪上毛毯做成一張簡易床,然後把索尼婭懷中熟睡的妹妹輕輕放在上面。建築工地變成了職場兼托兒所,這讓我很驚訝。但四下一望,周圍還有很多孩子,原來很多印度家庭都是全家一起來工地上班,在這兒呆上一整天。
 |
母親一邊工作一邊看護著裹著毛毯睡覺的孩子 |
印度的建築工人多是外來務工人員。男性每天的平均工資約為250~500盧比(約合人民幣25~50元),女性約為150~300盧比(約合人民幣15~30元)。雖然當地物價和日本不同,但這絕對算不上豐厚的收入。為了工作,一家人輾轉一個又一個工地。我聽説有很多孩子不上學,像父母一樣出來工作。2011年的統計顯示,印度識字率為70%多,但女性識字率偏低。雖然索尼婭用印地語寫了自己的名字,但我不知道她有沒有在上學。
印度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使用童工、失學等問題。索尼婭姐妹今後將怎樣成長呢?這讓我很擔心。但想像一下她們闔家歡樂的生活,小時候放學回來父母經常不在家的我不禁心生羨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攝影部 淺原敬一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