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健:我在亞洲各地採訪時經常穿的兩條牛仔褲由於磨損出現了好幾處破洞和開線,口袋也快掉了。我本來準備把它們扔掉,但突然想起曼谷街頭常見的「裁縫攤」。於是我拿著膝蓋和口袋破洞的牛仔褲,來到離住處約5分鐘的裁縫攤。
 |
便宜、距離近、快捷的裁縫攤深受老百姓歡迎 |
裁縫攤就擺在拉著捲簾門的店舖門前,露天營業。縫紉機旁堆滿了需要縫補的衣物,不知道能不能馬上幫我補呢?我用手勢告訴他要補的地方,然後問「多少錢?」和藹的大叔伸出5個指頭,才50銖(約合人民幣9.6元)。他馬上把布頭放在破洞上踩起了縫紉機,轉眼間就把破洞一個一個補好。沒過5分鐘,他就笑著説「好了」。雖然多少有些粗糙,但我對最終效果還比較滿意。
裁縫攤的賣點是「低近短」,價格低、距離近、時間短,這種像路邊小吃攤一樣的便利性獲得了泰國人的青睞。
此外,泰國也有專門補牛仔褲的裁縫店。曼谷市中心的暹羅站附近,有一家叫做「The Machine」的店舖,由47歲的店主恰恩·拉奇(音譯)5年前開設。這家店不但吸引了熱衷時尚的年輕人,泰國國家足球隊的選手等名人也會光顧。店主看了一眼我拿的牛仔褲,笑瞇瞇地説:「哦,日本産的啊。」根據修補難易和繁瑣程度的不同,費用也不盡相同。這次我修補5個地方共花了500泰銖(約合人民幣96元),耗時一週補好。
 |
The Machine店主恰恩·拉奇 |
「恰恩·拉奇」其實是暱稱,「恰恩」在泰語中是「修理匠」的意思。不愧是「修理匠拉奇」,看他最後補好的褲子,用和褲子同色的線多次縫補,技藝高超。這裡的收費雖然比地攤貴幾倍,但是物有所值。
如果説裁縫攤適合老百姓,那拉奇的店舖就適合時髦的中産階層以上的年輕人。從這兩條「復活」的牛仔褲上,我似乎看到了泰國商人在多樣化城市中抓住消費者心理的靈活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攝影部 小林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