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村山宏: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發出一條值得注意的資訊。在5月10日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提出減少外匯市場干預頻率。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屈從於美國的壓力而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被迫容忍人民幣升值,但實際情況卻完全相反。在現在的環境下,央行的這個報告就是事實上的「人民幣貶值宣言」。對中國經濟減速的擔憂使得資金開始逃向國外,人民幣市場行情已經拉響貶值警報。眼下的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32元,相比上周的6.31元已在下跌。
根據央行公佈的數字,中國金融機構4月底的外匯佔款餘額為25.5888萬億元,比上月減少了605億元。去年10~12月曾連續3個月下降,但進入今年以來轉為增加。出於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投機資金外流,但年初以後不安情緒緩和,資金流出也暫時告一段落。而4月份再次轉為下降,是因為對中國經濟的擔憂情緒又開始蔓延。估計4月份的流出金額已經超過了貿易順差(184億美元)與直接投資(84億美元)的總和。
受資金流出的影響,外匯市場從去年12月到今年年初呈人民幣貶值趨勢,但3月底以後又重呈人民幣升值的態勢。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首席主任研究員鈴木貴元説,「市場猜測中國央行可能通過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來阻止人民幣貶值」。中國為人民幣急劇升值而頭疼,但也一直不歡迎人民幣急劇貶值。因為石油等資源價格居高不下,如果人民幣貶值反映在進口價格上,通貨膨脹恐怕會進一步加劇。
可以列舉的市場干預證據是貨幣供應量M2增長率的下降。在去年9月份之前M2一直保持在13%以上,但10月份降為12.90%,11月份也只有12.70%。如果認為這是停止賣出人民幣(停止增加通貨供給),減速則顯得有些過大。如果是為防止人民幣貶值,央行通過市場干預買入人民幣將市場上的資金吸走,這個數值倒比較正常。2、3月的M2增長率恢復到了13%以上,但4月份又回到12.80%。
而央行此次表示將減少市場干預頻率,其結果就是有可能導致人民幣貶值。佔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約25%的出口在1~4月同比增長6.9%,遠遠沒有以往2位數的增長勢頭,這將造成中國國內的生産活動陷入停滯。人民幣貶值是支援出口最有效的手段。曾一度超過6%的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現在已經降至3%~4%的水準,石油等資源價格也在下降。人民幣貶值也不會産生助推通貨膨脹的效果。因此現在時機比較合適,擴大了比原來更能反應市場需求的幅度。
可是,中國也要顧忌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不能無限制地放任或誘導人民幣貶值,估計很可能將匯率大致固定在1美元兌換6.3~6.4元的水準上。由於全球經濟衰退而導致中國出口停滯的2008年7月到2010年6月,中國曾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致固定在1美元兌換6.8元。此次採取同樣的做法也不奇怪。
但即便是人民幣小幅貶值也將對日本經濟造成不小的影響。最近2年在日元升值的局面下,日元兌人民幣的價格並沒太大變化,因為人民幣也在升值。因此匯率一直穩定在100日元兌換8元人民幣左右。但如果人民幣貶值長期化而日元進一步升值,日元兌人民幣的匯率肯定也要升值。
因過去2年的日元升值而使日本經濟陷入困境的並非日元兌美元和歐元的匯率上升,是日元兌韓元的升值削弱了日本企業的産業競爭力。南韓由於宏觀經濟動盪而導致資金流出,自2008年以來韓元一直呈貶值趨勢。在2007年時1日元兌換8韓元,而眼下已經降至1日元兌換14韓元。韓元貶值使得三星電子與現代汽車等出口産業勢頭強勁,而競爭對手的日企則在低迷中苦苦掙扎。
如果中國也像南韓那樣,因資金流失而人民幣貶值長期化,結果會怎樣?雖然由於人工費用上升和通貨膨脹加劇,對中國的出口競爭力有所影響,但相對於日本來説可能重新找回優勢。包括工廠選址在內,日本産業界將不得不面對又一道難題。歐債危機讓人們更多地關注歐元貶值的問題,但還要關注亞洲繼韓元貶值後,人民幣貶值的動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