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擊敘利亞是一劑無處方的猛藥
2017/04/08
秋田浩之:彷彿是遇到了高空亂流,世界局勢突然變得緊張異常。美國總統川普下令攻擊敘利亞,是想給人與前任歐巴馬截然不同的印象。
但武力攻擊這樣的猛藥,只有開出正確的處方,才能達到真正的效果。如果只是任性地炫耀武力,不僅達不到抑制危機的目的,反而會讓危機進一步擴大。
![]() |
美軍在地中海上航行的導彈驅逐艦(3月9日,AP) |
美國國防部位於維吉尼亞州波托馬克河畔。筆者3月下旬來到這裡時,感覺非常冷清,缺乏活力。
經過詢問,筆者才明白其中的原因。在約50位需要由政治任命的主要官員中,除國防部長馬蒂斯外幾乎都還空缺著。任命動作遲緩,暫且由低級職員代理工作,勉強維持著機構運轉。
|
負責外交工作的國務院更是雪上加霜。據悉,不僅一大半的政治任命崗位空缺,川普削減30%預算的決定也讓士氣非常低落。
「維持日常運轉已經是竭盡全力。沒能力策劃和推出大型戰略」,多位熟悉內情的共和黨人士坦言。
川普在這樣的體制下強行武力打擊敘利亞,看來並非是按照長期中東戰略經過深思熟慮後採取的行動。
不同於歐巴馬,川普對武力打擊毫不猶豫。川普希望給全球留下強硬的印象,牽制中國並讓朝鮮放棄核武裝的念頭。從中可以看出,以強硬交涉手段來謀取利益的川普式風格。
這一效果可不是微不足道。有日本安保部門人士表示,抓住上屆歐巴馬政府的弱點、顯示強硬態度的中俄等國家會「覺得惹怒了川普不合算,估計會暫時消停一段時間」。
即便如此,仍不得不説此次打擊敘利亞的行動有些操之過急。理由在於,為證明武力打擊合法性的事先調查實在過於不足。
如果是敘利亞政府使用了化學武器,那就違反了國際法,從人道主義上講是不允許的。若真如此,就應當向聯合國安理會出示證據,至少也要進行一下討論。
美國在2003年就曾未經聯合國充分授權進攻伊拉克,使同盟國中産生了分歧。應當記住上次的教訓。
此次武力打擊還有可能産生各種副作用。首先可以預想的是中俄關係會更加密切。儘管兩國之間也存在不信任感,但為了對抗美國,應該會悄悄加強關係。
中俄兩國已經在加速進行軍售和聯合軍演。有聯合國人員指出,「在聯合國安理會的發言和投票方面,中國和俄羅斯保持步調一致的情況也在不斷增加」。
朝鮮的舉動會更加難以預料。敘利亞的阿薩德政府和伊拉克的前薩達姆政府就是因為沒有核武器而被打——朝鮮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反而抓緊時間研發核導彈。
能對這一問題進行充分研究並向川普提供建議的親信太少。國務卿蒂勒森和高級顧問、女婿庫什納都出身於商界。了解這兩人的前美國高官認為,「儘管他們在實際事務和談判能力上非常優秀,但缺乏外交經驗。對危機的應對能力還是一個未知數」。
上屆歐巴馬政府是光對話不行動,導致南海和朝鮮半島的危機不斷加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之所以支援美國的決定,也許就是基於這一因素。
今後,面對真的會行使武力手段的美國,如何與之相處和合作將成為一個課題。這一難度和風險是歐巴馬執政時期所不能比的。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