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昔日煤礦山村變身貓咪天堂
2017/05/10
澤井慎也:在台灣新北市的某個車站下車後,我聽到了不知從哪傳來的「喵~喵~」聲。橫跨鐵軌的人行天橋上設有木製的「貓咪小屋」和貓行小道,坐在路邊的長椅上,就會有舔著爪子洗臉的貓咪不怕生地向人湊近。我來到了流浪貓和家貓們自由自在生活的寧靜街道——猴硐。
從台北車站乘坐慢車大約40分鐘可以到達這裡。在徒步30分鐘就能環繞一週的街道,生活著200多只貓。這座小山村裏有很多貓主題的裝飾,告示牌和牆上的塗鴉清一色都是貓咪的圖案。街上隨處可見出售貓咪周邊産品的特産商店和貓咪咖啡館。這條質樸平淡的街道被稱為「貓村」(也稱「貓街」),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
「我在社交網站上看到的,第一次來這裡。看到這麼多貓咪,我感覺很幸福」,一位從來自南韓的女大學生説道。2010年左右,台灣攝影師簡佩玲在部落格和書中對這裡進行了介紹,隨後猴硐作為「貓村」走紅。她呼籲人們參加志願者活動,改善貓咪剩食等不衛生環境、流浪貓絕育和投餵方式,貓村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現在,簡佩玲成為流浪貓攝影第一人,被人稱為「貓夫人」。
1920年代,猴硐作為一個煤礦山村繁榮起來。旅遊指南上通常介紹這裡是「為了抓煤礦裏的老鼠而開始養貓」,但當地居民們卻説「貓不喜歡煤礦,根本不會進去」。雖然貓村的起源並不明確,但隨著90年代煤礦關閉,大量居民離開這裡,留下的貓咪們便成了流浪貓,不斷繁衍增多。目前,居民、支援團體、行政方面等各方已開始攜手照顧貓咪,以及為它們做絕育手術。
![]() |
和貓咪一起拍紀念照的遊客 |
台灣領導人蔡英文也是一位愛貓人士,多年前曾來過猴硐。2016年,從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地來訪的遊客數約86萬人次。對於不斷增加的遊客,有的人覺得「越來越吵了」,「人太多了,擔心貓咪的健康」,另一方面,聽説也有居民重新回到這裡。雖然貓咪吸引了大批遊客,讓村莊恢復了生機,但這裡畢竟還是普通的居民區。人、貓咪、遊客的和諧共處或成為今後的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攝影部 澤井慎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