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網”(枉)言可畏——網路謠言和魯迅的教誨

老外漢學家的車轱轆話(12)“網”(枉)言可畏——網路謠言和魯迅的教誨

2017/10/30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藤井省三:在本欄目的上篇《中國的網路謠言和電視劇》中,我寫道:“近日,偶然看到中國網站上關於我的不實報道,讓我捧腹不禁”。然而,那之後的發展別説“捧腹”了,隨之而來的是些許驚愕與恐懼。記得那篇“報道”在文章最後稱:“如果沒有陳剛教授的發言,可能藤井省三的話就會被一些人當成了事實。”在此,本人也不得不回應了,如果我不出來真發言,謠言就會被一些人當成事實。

 

藤井省三

  那條于8月31日發佈的從頭到尾造謠的文稿,經由“百家號”的登載、“今日頭條”等多家網路媒體的轉載,到目前為止閱讀量已從幾十萬達到幾百萬。(據發佈人霉格調亦名媒格調亦或微信公眾號 強國論,其個人網頁公佈的數據也有幾十萬以上)且在微信等社交平臺上轉載的人數也相當可觀。更讓我吃驚的是,或為擴大影響挑起矛盾,那位霉格調氏將第一篇造謠稿的標題“日本教授公然抹黑中國人,遭美國院士打臉”竟然又改為“日本教授説中國人太記仇,華裔院士當場霸氣回應,真該讓你們賠償”重新發佈了一遍,在此之外,還發佈了另外一篇的造謠文稿,名為“日本學者向世界宣稱中國文化在日本,遭麻省華裔教授碾壓式打臉”。報道中會議的名稱為“國際高峰會議”,與前次相較,會議名更加模糊不清,語焉不詳,但抹黑、攻擊的力度更強,報道一開始就稱“東京帝國大學”的“藤井省三”教授發表了以下言論:“唐朝文化在日本,明朝文化在南韓,民國文化在台灣……所以我認為對漢學的研究,應該把中心放在日本、南韓和台灣”。並且此文稿故意稱,這位教授的“發表態度是非常自信(甚至是強橫)的”。甚至這位作者還別有用心地加了一句解説“他的言外之意是,日本、南韓才是漢文化的集大成者”。

 

  本人長年來專心研究現代中國文學,深知文化這個概念的多義性及厚重感,雖説參加了不少國際會議,但從來沒敢在國際會議上做過像這樣粗暴的文明理論的報告。這位作者,未免將國際會議以及“國際峰會”的報告想像得過於輕鬆隨意了吧--或許在他心中就好似杜撰一篇謠言報道一般簡單吧。

 

  我在本欄目中針對第一篇謠言進行過反駁,心想既然告知是造謠的文稿,就沒有必要對謠言內容進行逐一反駁,慢慢地會消除的吧。然而,沒想到網上卻越傳越廣,越轉越多。很多人仍對這條網路謠言深信不疑。甚至有人在微信和網路論壇等社交平臺上直抒怒意:大致可以概括為幾類吧。一類:此日本人胡説八道,日本人真無恥,必須要批判他們;二類:沒立即批判日本學者那樣的發言就枉為中國學者;三類:中國文化確實流失了,這位日本學者説得對。此外,更讓我痛心的是,有中學老師帶領學生們一同討論那篇假報道,討論有關中國文化之説,甚至有學生代表們給我寫抗議信。

  

老外漢學家的車轱轆話

 

中國的網路謠言和電視劇

 

由首爾的“中國電影論壇”想起

     

走進仙臺皮膚科學會的“魯迅”

                      

東京大學第90屆五月校園節與中國高校的聯歡會

              

杭州的魯迅櫻

              

村上春樹中的南京大虐殺——《刺死騎士團長》中的中國

 

現代中國學生與毛澤東的《體育之研究》

 

 莫言暢談“The Book of Novels”

 

 村上春樹成為耶魯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之際


 
在東京池袋與余華同賞戲劇《兄弟》

 現代北京的“老炮兒”與民國時期的閏土

 

  對於這樣純真好學的年輕人,我是要認真回答的:我自小就對中國文化抱有尊敬及濃厚的興趣,所以自70年代始選擇研究中國文學,常常來中國學習交流,至今我依然四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我認為研究且傳播中國文化,讓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國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我的使命。雖然我已到了即將退休的年齡了,但是我還是會堅持著……

 

  仔細閱讀網上的留言,遺憾的是: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了這條假消息。而這條來自所謂的“自媒體”之假消息完全不能稱為報道。這個消息完全是作者毫無責任地自己編造出來的。內容完全無視了新聞報道的六大要素,亦根本不是來自學術方面的誤解,而是毫無底線地杜撰了那位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院士陳剛教授與所謂“藤井省三”間的對話。且不説我從未與陳剛教授見過面,就連那場所謂的國際會議到底是何時何地召開都不得而知,報道者對此毫無説明。那位“作者”一副親身聆聽到會議談話的姿態,對杜撰出的文稿使用了直接引用的雙引號,被造謠發這樣言的本人倒是很想請教一下編造者,您到底是在何時何地聽誰説的呢?

 

  這一切確實讓我倍感驚訝。網民是多麼單純天真啊,竟然會如此輕信網路謠言!我以為在相信這樣的文章之前,或許至少會去核實一下報道中出現的國際會議是否真實存在吧;學者的話,會親自去核實一番言論的真實性,或許去核實一下這發言是否被斷章取義了吧。如此想當然的我顯然是太樂觀了。雖然我不懈餘力研究中國文學40餘年,但到這裡,實感網(枉)言可畏啊!

 

  網路是我們現代社會的一大進步,讓我們能更快地更簡單地獲得知識。然而網路又是雙刃劍,不得不注意的是,現在的網路世界有不少不屬實的文稿,亦有杜撰出的所謂報道,亦有不標明任何引用來源即轉載的現象,而且傳播方法相對簡單,發稿快,傳播力度更大。即使虛假報道事後被發現不是事實而被刪除,刪除後亦無理由説明。且在人們的頭腦中已産生印象,依然會留下無可挽回的不良影響。

 

  這讓我想起距今80年前的1935年5月,魯迅曾寫下一篇名為《論人言可畏》的文章。文章名取自《詩經》中的典故,意為他人散佈的流言蜚語極為可怖。那年的3月,上海電影黃金時代的當紅女演員阮玲玉(1910~1935)自殺,所謂的遺書中寫道“人言可畏”。此前她的前夫堅稱與她的婚姻關係仍受法律保護,並將阮玲玉和她的情人大實業家唐季珊二人告上法庭。媒體抓住這一時機,添油加醋、大肆報道了這段三角關係,使得阮玲玉陷入絕境、被逼自殺。她的遺書以這句話結尾:唉,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罷了。鍾愛電影的魯迅,在圍繞阮玲玉之死寫下的文章之中,指出新聞媒體對女性強加的糾纏、令人生厭的標簽正是造成阮玲玉等弱勢女性群體悲痛苦楚的罪魁禍首。

 

  不過,近些年的研究(例如1997年上海作家沈寂的研究;2006年于繼增的研究《一代影星阮玲玉遺書之謎》)發現,阮玲玉死後,由電影公司所出版的雜誌《聯華畫報》“阮玲玉紀念特集”公佈的“人言可畏”的遺書是贗品,其實是唐季珊委託另一相好女演員的妹妹杜撰偽造出來的,這種説法可信度很高。阮玲玉在原本的遺書中對唐季珊的用情不專、家庭暴力直抒憤恨。在《聯華畫報》的偽造遺書登載後不久,這份真遺書在另一本雜誌上發表出來。儘管如此,由於發行冊數較少而被人們忽略了。魯迅也在不知道“人言可畏”遺書為偽造品的情況下寫下了《論“人言可畏”》的文章。那時的謠傳已經極為可怖,但是更令人恐懼的卻是捏造假像、無中生有。

  

  回到當下,我們也可以説“網路”的流言蜚語固然十分可怖,但是更令人心生畏懼的卻是“網路”上捏造的謠言、無中生有的消息。真可謂“網言可畏”。不過,在此間,我也聽説有一位大學教授,在閱讀了上回本欄目中的拙稿以後,認真反思了自己輕信網路謠言並轉發的行為,先懲罰自己三日之內不在網路上發表言論,且在了解事實真相後特地轉發拙稿,並向其他學者們説明。對此學者的行為我深感敬佩。倘若以這樣謹慎認真的態度看待網路報道的人日漸增多的話,造謠消息不就可以不攻自破了嗎?

 

  最後,要感謝對我上次發表的文章點讚轉載、對我表示信賴和鼓勵的人們。正是因為你們讓我更加堅定繼續從事中國文化研究的決心與勇氣。

 

  (翻譯 林敏潔 南京師範大學東語系主任教授)

 

藤井省三 簡歷

東京大學文學部中文系教授。出生於東京。76年畢業于東大中文系,82年畢業于東大中文系博士研究生院。日本學術會議會員(2005-2014年)、日本中國學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海外名師,南京師範大學講座教授。研究領域:現代中國文學、電影。主要研究成果:《魯迅<故鄉>閱讀史》、《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華語圈文學史》、《隔空觀影》(以上都是漢譯本)、《魯迅與日本文學──從漱石、鷗外到清張、春樹》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本文為中日文對譯版,日語版請點擊下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85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8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