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沒有擎天柱的世界

沒有擎天柱的世界

2012/06/21

PRINT

      日經新聞華盛頓支局局長 藤井彰夫:「在希臘神話裏有位擎天神阿特拉斯撐起天空,但現實世界僅靠一個國家是支撐不住的」。 在6月18日的G20峰會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所做的比喻完全反映了當今世界的狀況。

圖為G20峰會的首腦合影(KYODO)
      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而陷入停滯的美國經濟尚未真正恢復,一直拉動世界經濟復甦的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的經濟也顯露出疲態。在世界經濟前景不明朗之中,歐元區的危機日益嚴重。

       繼去年11月坎城峰會後,此次G20峰會也為歐洲危機花費了很多時間。雖然宣言中稱針對歐債危機「歐元區將採取一切政策措施」,但誰都知道問題不可能如此簡單地解決。

       儘管財政緊縮派在希臘二次大選中獲勝,但歐洲的下一個市場焦點正轉向西班牙,該國國債利率已經急劇上升。

       雖然德國總理梅克爾強調成果,認為在G20會議上「歐洲表明決心很重要」,但道路很艱險。

       和歐元區保留一定距離的英國首相卡麥隆説:「在經濟上,財政一體化、銀行聯盟即使正確,但在政治上卻沒那麼簡單」。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承認「沒有什麼解決危機的特效藥」。

       目前的焦點是在6月28和29日歐盟首腦會議之前,能否提出讓金融市場安心的對策。一名美國政府官員説:「歐洲已經知道不僅僅是需要時間的中長期計劃,短期對策也有必要。」

        「歐元區不是問題的唯一根源。以美國為首的全球不平衡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正如義大利總理蒙蒂所指出的那樣,包括美日英在內,如何兼顧經濟增長與財政重建是已開發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

        經濟已開始減速的中國在G20峰會上連日召開記者會進行公關活動,會場上準備了題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的英文小冊子,並在中美首腦會談中淡化對立色彩,向外界展示相互協調的一面。

       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不久誕生了G20峰會,當時各國擁有共同的危機感,在經濟對策等方面保持步調一致。儘管許多人指出G20應當回歸初衷,但正如歐元區危機所顯現的那樣,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各國採取宏觀政策的空間越來越窄。

       經濟長期低迷,各國領導人的政治基礎也變得薄弱。自2008年以來,由同一位領導人連續出席G20峰會的國家屈指可數,只有德國、中國、印度、南韓等。這些領導人也都明白,一步走錯就會像希臘那樣,經濟危機轉化為政治危機,由於國民的不滿而導致社會動盪。

       「2008年以後全世界有2700萬人丟掉工作,現在的失業者也有2億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年輕人」,南韓總統李明博介紹了本國在1997年亞洲貨幣危機中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援助,下決心進行結構改革的經驗,並指出「只有恢復就業才能讓社會走向穩定」。

       不僅僅是歐元區,這是一個為恢復經濟,世界各國都要被迫做出不受國民歡迎的決斷的時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