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軟首席執行官(CEO)史蒂夫·鮑爾默在自有品牌平板電腦「surface」的發佈會上(美國好萊塢) |
美國微軟決定改變30多年以來一直遵循的業務模式。該公司將改變以往單純從事軟體開發的一貫做法,而計劃在年內推出自己的硬體産品平板電腦。作為拉動全球IT需求的主要動力,個人用戶正在不斷崛起,由此帶來的結構性變化推動微軟作出了決定。其效倣的則是宿敵蘋果的業務模式。
近日微軟首席執行官(CEO)史蒂夫·鮑爾默在美國好萊塢就自有品牌平板電腦「surface」的發佈表示,「Windows仍將是微軟的核心和靈魂,微軟希望在這個故事里加入新的興奮」。
微軟於1981年開始向IBM推出的電腦提供作業系統(OS)。自那以來,先後向眾多個人電腦廠商提供OS,進而構建了市佔率超9成的地位。微軟專注於毫無庫存風險的軟體,依靠標準化技術贏得了高收益。
微軟32年來的抉擇
 |
平板電腦與筆記型電腦的全球市場規模、2012年
各平板電腦作業系統公司全球市佔率 |
在推進平板電腦之際,微軟不僅要開發OS,還要自行生産硬體。雖然微軟不會停止向電腦廠商提供OS,但與硬體廠商明確劃分職責的「分工」體制在32年後終於走到了盡頭。
促使微軟做出這一抉擇的是平時使用IT産品、對産品和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的個人用戶的影響力日趨增強。以往IT産品的普及過程是最新IT産品先由企業用戶應用,隨後價格低廉的簡易版技術走向個人用戶。而在今天,站在創新最前沿的則是個人用戶。
搜索引擎領域的谷歌、視頻共用領域的YouTube、以及社交網站領域的Facebook……,進入21世紀以來,引領新潮流的服務無一不是在個人用戶的強烈支援下得到普及的。
便攜終端也不例外,如果不具備吸引個人用戶的魅力就無法暢銷。在對企業用戶銷售方面曾經威力無比的「低價格」、「多功能」戰略已經力不從心,具有舒適流暢的操控感以及全新設計理念等成為人們的追求。而在這樣一個可稱是消費者革命的大變革中,最為成功的則是已故史蒂夫·賈伯斯統率的蘋果。
賈伯斯模式席捲IT界
蘋果的強項在於對硬體、軟體以及內容等服務進行一體化開發,從而提高了整體完成度。與「分工」模式相比,這可以説是完全相反的「整合」業務模式。賈伯斯生前曾説過:「為了讓用戶感到便捷,蘋果在整合模式方面傾注了全力」。賈伯斯認為要實際接觸個人用戶,提高品牌號召力,直營店必不可少。截至目前,蘋果在全球建立了約360家門市。在6萬多名員工中,6成屬於零售部門(2011年9月底數據)。而且,蘋果沒有自己運營的工廠。這與日本式「垂直整合」經營方式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作為賈伯斯生前推出的最後一款産品「iPad」的市佔率已經接近6成。iPad正在不斷侵蝕作為微軟收益源泉的電腦市場,同時實現了銷售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軟的危機感迅速高漲。
微軟相關人士認為「如果不能開發出在軟體和硬體領域均具有革命性的産品,就無法追趕蘋果」。微軟的新平板電腦將有實力抗衡iPad,不過微軟選擇了效倣賈伯斯式的業務模式。
受到蘋果成功刺激,決定「進軍硬體領域」的「軟體」企業並非微軟一家。美國亞馬遜公司也已開始自行生産電子書閱讀器「Kindle」。谷歌則收購了通信設備巨頭摩托羅拉。而有分析認為,Facebook也在開發智慧手機。由此可見,賈伯斯式業務模式正在席捲整個IT行業。
微軟Windows業務的營業利潤率為65%(2011年6月數據),仍然表現堅挺,這毫無疑問將在産業史上留下成功的傳奇。微軟推出自有品牌平板電腦,有可能與電腦硬體廠商産生競爭,導致長期以來的合作關係出現裂痕。但如今的IT界正在發生激烈的變化,以至於各廠商即使面臨風險也不得不轉變發展方向。巨人微軟的決斷即是這一趨勢的體現。
(日經新聞 編輯委員 村山惠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