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還一直默默無聞的台灣鴻海成為夏普最大股東之後,在日本一躍成名,郭台銘也受到關注。
 |
臺銘在6月中旬召開的股東大會上。 |
提到台灣企業,全球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公司在日本也經常受到關注。苦於經營不振的日本瑞薩電子計劃將作為主要基地的鶴岡工廠出售給該公司。
隱身大企業背後的台灣企業
不論是鴻海還是TSMC,雖然在相應領域中都赫赫有名,但在日本都不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因為兩家企業都沒有自己的品牌,而是長期隱身於類似美國蘋果公司等知名企業的背後。不過,不論是技術層面還是財務層面,其實力均不容小覷。
而且,台灣的強大不僅在於鴻海等這一代企業。熟悉台灣電子産業情況的Finno Wave Investments公司社長若林秀樹説,被認為是「後鴻海時代」有力競爭者的新生代也正在不斷崛起。
例如台灣可成科技(Catcher Technology),殺手劍是利用鎂合金等量産各種設備的金屬機殼。
千萬不要輕蔑地説,「機殼不就是用來包裹設備內核的箱子嗎」。如今,不管是智慧手機還是超薄個人電腦,成本最昂貴的零件已經不再是處理器和顯示器,而是決定設計關鍵和外觀魅力的機殼。據介紹,普通智慧手機機殼的成本為20~30美元,而對於類似MacBook Air的超薄電腦,機殼成本達到60美元左右。
金屬切削加工成本原本很高,在汽車等領域只是用於生産一部分高端零件,而對於電腦這樣的IT産品,這種技術曾經高不可及。而將這種技術的成本降低到IT産品也能使用的程度,則是可成科技取得成功的秘訣。該公司在加工裝置方面採用日本兄弟工業公司等産品的同時,積累了大量自主技術。去年,該公司銷售額為359億新台幣,凈利潤為106億新台幣,創下了驚人的利潤率。預計將保持年率15%以上的高速增長。
此外,量産相機模組的Largan Precision(大立光電)以及在觸摸面板製造領域擁有自主技術的TPK等台灣企業也正引人關注。這些零件和製造技術正在廣泛應用於智慧手機和平板終端。
日本電子産業閉關鎖國弊端嚴重
據説若林秀樹在關注台灣股票市場的過程中,才先意識到可成科技和Largan的。日本電子廠商相關人士對上述台灣企業的存在了解甚少。若林秀樹感嘆,「反而是金融領域人士更加見多識廣。在沒有台灣就沒有全球IT産品供應鏈的大背景下,日本電子産業閉關鎖國相當嚴重」。
(日經新聞編輯委員 西條都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