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陸續出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舉措。除了通過香港嘗試放寬人民幣交易限制之外,還將爭取在巴西等金磚國家(BRICS)之間構建旨在實現人民幣與其他國家貨幣互通有無的貨幣互換協議網。中國日前還宣佈在深圳前海地區建「特區中的特區」探索開展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先行試驗。
特區除人民幣對外開放的示範區外,還包括相關業種企業的減稅、承認港澳企業與大陸企業合資進入通信領域等內容。中國希望打造一個産業結構調整不可或缺的培育服務産業的示範區。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6月29日在上海市內進行演講時強調了推進人民幣改革的決心,表示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量就是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利率、匯率自由化的推動力非常大。
人民幣改革具有兩大意圖,一是擺脫對美元的依賴,二是促進國內經濟結構轉型。
中國在2008年的雷曼危機以後,開始放開人民幣貿易結算。隨著美元信用出現動搖,出口企業遭遇匯率風險的可能性有所提高。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正在積極推進貨幣互換協議的簽署。目前中國已經與近2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上述協議。
中國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有個特點,不是用美元,而是用人民幣進行互換。與應對危機相比,中國更為看重的是建立通過央行籌措人民幣的機制,以便使夥伴國企業在與中國企業開展貿易時更容易接受人民幣結算。
中國還計劃在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金磚國家框架內構建貨幣互換協議網。具體內容將在2013年的5國首腦會議之前確定。
啟動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面向國外央行發行人民幣國債……,可以説,這些動作都是為了摸索提高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
當然,人民幣在匯率和資本交易方面還存在嚴格限制。人民幣要成為國際主要貨幣尚需時日,但即便如此中國仍將逐步嘗試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因為這是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
以生産廉價産品然後將其出口的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如果不能轉變為內需主導的高效經濟模式,就無法實現可持續增長。金融服務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之一。
在人民幣的單向升值預期強烈之際,投機資金將從海外流入中國,此時很難放鬆管制。但是,當前由於中國經濟正持續放緩,人民幣匯率出現了略微下跌,這使貨幣當局更容易控制投機資金。中國一名政府相關人士表示經濟減速是改革的良機」。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