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iPad商標和解——雙方重視利益的選擇

iPad商標和解——雙方重視利益的選擇

2012/07/03

PRINT

    在圍繞美國蘋果公司「iPad」中國商標權的訴訟案中,蘋果同意向起訴該公司的中國企業支付6000萬美元,最終達成了和解。自2011年起持續至今的爭端最終得以解決,彰顯出雙方重視實際利益的選擇。

  蘋果:重視現實利益

      在佔蘋果公司銷售總額2成的中國市場,由於訴訟案的影響,蘋果至今仍然無法推出新款iPad。蘋果曾在商機和寸土不讓之間左右搖擺,而最終在名譽和現實利益中選擇了後者。

   觀察和解的背景,可以看出三大因素。

    第一是新款iPad在中國上市。蘋果的意圖是通過和解消除iPad在中國大陸上市的障礙,儘量擺脫聯想和三星等其他競爭對手的追趕。

    第二是對生産的影響。蘋果如果在此次訴訟中敗訴,不僅對中國市場銷售,還可能對生産産生消極影響。對於委託中國合作工廠進行代工生産的蘋果而言,如果中國工廠停止生産,很可能影響其全球戰略。

    第三是對其他智慧財産權爭端的影響。培育「iPad品牌的企業是蘋果。蘋果應該毅然應戰」,在蘋果股東中這樣的呼聲很高。利用品牌號召力銷售産品、再輔之以應用軟體和音樂下載服務等機制不斷吸引客戶是蘋果的戰略,設計和産品名稱等則是品牌的源泉,因此不允許蘋果輕易作出妥協。

    中美媒體曾經報導稱,蘋果準備支付1600萬美元和解金。而此次6000萬美元的和解金額對於1~3月凈利潤高達116億美元的蘋果而言,不能説是痛苦的抉擇,但蘋果是否已經準備好應對今後相同的糾紛則是關鍵。

  中國:重視雇傭

     在爭端和解的舞臺背後,中國政府的態度和與唯冠債權人之間的關係也發揮了作用。蘋果産品的大部分由台灣鴻海在中國大陸生産。該公司工廠將擴大到中國大陸政府急於實現經濟振興的內陸各地。如果蘋果決定停止在中國大陸生産iPad等産品,將對在中國大陸總計100萬人的鴻海僱員和各地經濟構成打擊。

    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此次的訴訟。蘋果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為尋求解決辦法曾經於3月訪問中國,當副總理李克強進行了會晤。深圳唯冠科技的律師在談到政府的態度是否對和解産生了影響時表示:這是很微妙的問題,無法回答。暗示出政府影響的確存在。

    據報道,唯冠方面當初曾經要求蘋果支付4億美元或者100億元人民幣的賠償金。而如今卻以6千萬美元達成了和解,律師表示這是回應債權人的考慮。生産液晶監視器和部件的唯冠因銷售疲軟,已經處於實際破産狀態。其債權人台灣保險公司已經開始申請破産,唯冠為返還債務,急需獲得資金。

(岡田信行 矽谷、桑原健 廣州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0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1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