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吉田忠則:可能是因為已無法承受房地産行情持續低迷的壓力,中國各地的地方政府自主放鬆住房限購政策的行為不斷。而中央則擔心這可能導致住房價格上漲而憂心忡忡。
最近河南因「放鬆」住房限購政策而受到矚目。該省住房建設主管部門和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分行等機構聯合發出通知,以本人和家人名下沒有住房的人為對象下調住房貸款利率。
為抑制住房價格暴漲,溫家寶總理去年1月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化了對房地産交易的限制,出台了「國8條」,其中有地方政府提出住房價格調控目標、將第二套房貸款首付比率提高至貸款總額的6成以上等內容。
之所以限購第二套房,是為了遏制以投機為目的的購房。當時即使本人名下沒有住房,只要有過住房貸款記錄,就被視為限購對象。河南實質上放寬了這一規定。
中國其他地方政府似乎也在身體力行地實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中國諺語。根據中國各地媒體報道,去年下半年以來為促進購房,北京、上海以及成都等30多個城市都放寬了限購政策。因為各地政府都越來越擔心房地産交易持續低迷會拉經濟的後腿。
對此,中央政府則一直在堅持住房限購方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言人反覆強調如果地方政府放鬆不合理住房的限購政策,應立即予以制止或糾正。實際上,很多城市已經被迫中止放鬆限購政策。
而這就出現了一個疑問,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截至今年1~3月,已經連續5個季度放緩,有觀點擔心4~6月將進一步下降。為此,央行已經開始推出貨幣寬鬆政策,其中包括6月8日時隔3年半下調了利率等。住房限購政策看起來似乎與之相互矛盾。
中國的「特色」就在於此。作為日本人,提到限制房地産交易,很容易聯想到日本上世紀90年代治理經濟泡沫的狀況,但中國中央政府擔心的與其説是泡沫擴大和破裂,不如説是民眾對住房價格暴漲的憤怒爆發。因此,即使經濟多少放緩些,也要防住房價格上漲。
央行6月中旬公佈的儲戶調查顯示,認為住房價格較高,難以接受的受訪者佔68.5%。中央和地方對房地産問題的不同態度,反映在多大程度上重視緩和民眾不滿情緒的差別。有不少地方政府都一直將土地轉讓收入作為財政支柱,除了經濟放緩之外,房地産相關收入的減少也在擠壓地方財政,政策與對策的較量還將繼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